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又和令公新开龙泉晋水二池
作者: 白居易 〔唐代〕
原文展示:
旧有潢污泊,今为白水塘。
笙歌闻四面,楼阁在中央。
春变烟波色,晴添树木光。
龙泉信为美,莫忘午桥庄。
白话文翻译:
在这里曾经是污浊的水泊,如今变成了清澈的白水塘。四周传来笙歌声,中央矗立着楼阁。春天让水波变得如烟似雾,晴天则使树木更加光彩夺目。龙泉确实美丽,但不要忘记午桥庄的情景。
注释:
- 潢污泊:指污浊的水泊。
- 白水塘:清澈的水塘。
- 笙歌:笙乐器发出的音乐,象征着欢乐的氛围。
- 中央:诗中指池塘中央的楼阁。
- 春变烟波色:春天的水面因暖风而变得如烟雾般迷蒙。
- 晴添树木光:在晴天中,树木更加显得光彩照人。
- 龙泉:传说中的美泉,象征着美丽的自然。
- 午桥庄:指作者对午桥庄的怀念,可能是个具体的地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以清新易懂的语言、深刻的思想和丰富的情感而闻名,尤其在民生、友情和爱情等题材的诗作中表现突出。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白居易为令公(可能是指当时的官员)新开辟的龙泉晋水二池之后,诗中描绘了新池塘的美丽景象,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环境的赞美与对旧地的怀念。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写新开池塘的景象,展现了白居易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人文环境的关怀。诗的开头通过对比,展现出新池塘的清澈与旧水泊的污浊,突出了环境的改善。接着,诗人通过“笙歌闻四面”,“楼阁在中央”的描写,营造出一种生机勃勃的氛围,表明人们在美丽的环境中欢歌畅舞,表现出一种和谐美好的社会景象。
在描写春色时,诗人用“春变烟波色”与“晴添树木光”两句,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气息,体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处。最后一句“龙泉信为美,莫忘午桥庄”,不仅表达了对新环境的喜爱,也暗含了对旧地的眷恋,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旧有潢污泊,今为白水塘。
诗人以旧与新的对比,展现了环境的变化,突出新池塘的清澈。 -
笙歌闻四面,楼阁在中央。
这里描绘了人们在池塘旁欢歌的场景,楼阁的存在则增加了诗的层次感。 -
春变烟波色,晴添树木光。
通过颜色的变化,表现了春天的生机,描绘出美丽的自然景象。 -
龙泉信为美,莫忘午桥庄。
诗人对美的赞美中,流露出对往昔的怀念,表现了他对自然与人文的深切关注。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旧水泊与新池塘的对比,突显环境的变化。
- 比喻:春天的水波被比作“烟”,形象生动。
- 排比:通过“笙歌闻四面,楼阁在中央”构成音乐与建筑的和谐。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美好环境的赞美和对旧地的怀念,反映了诗人对自然与社会和谐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白水塘:象征清澈纯洁的自然环境。
- 笙歌:代表欢乐与生机。
- 春:象征新生与希望。
- 龙泉:美丽与神秘的象征。
- 午桥庄:对往昔和人文情感的寄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中提到的新池塘的特点是什么?
A. 污浊
B. 清澈
C. 干涸
答案:B -
“笙歌闻四面”中的“笙歌”指的是什么?
A. 一种乐器
B. 一种舞蹈
C. 一种花卉
答案:A -
诗中提到的“午桥庄”代表了什么?
A. 新的环境
B. 旧的记忆
C. 自然景观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白居易的《又和令公新开龙泉晋水二池》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都展现了自然之美,但白居易更注重人文环境的影响,而王维则更加注重自然的孤寂与深远。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白居易全集》
- 《唐诗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