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暗》

时间: 2025-01-16 21:32:28

早年勤倦看书苦,晚岁悲伤出泪多。

眼损不知都自取,

病成方悟欲如何。

夜昏乍似灯将灭,朝暗长疑镜未磨。

千药万方治不得,唯应闭目学头陀。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早年勤倦看书苦,
晚岁悲伤出泪多。
眼损不知都自取,
病成方悟欲如何。
夜昏乍似灯将灭,
朝暗长疑镜未磨。
千药万方治不得,
唯应闭目学头陀。

白话文翻译

年轻时我勤奋努力地读书,却感到很疲惫;年老时却常常因为悲伤而流泪。眼睛受损,都是自己造成的,等到生病了才明白,这样该怎么办呢?夜晚昏暗,仿佛灯要熄灭;早晨又总是怀疑镜子没有磨亮。无论用再多的药方,都不能治好我的眼睛,唯有闭上眼睛去学习佛教的头陀(修行者)。

注释

  • 勤倦:勤奋和疲惫,指年轻时为学而劳累。
  • 泪多:流泪多,指年老后因悲伤而泪流不止。
  • 眼损:眼睛受损,视力下降。
  • 方悟:才明白,意识到。
  • 头陀:佛教修行者,通常指通过闭目来修行的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年-846年)是唐代著名诗人,以其平易近人的诗风和深刻的社会关怀著称。他的诗歌多描绘民生疾苦,反映社会现实,作品广泛流传,深受后人喜爱。

创作背景

《眼暗》创作于白居易晚年,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感慨与对过往的反思。他在年轻时勤奋读书,然而却因为眼睛的损伤而感到无奈,表达了对生命无常、时光流逝的深刻体悟。

诗歌鉴赏

《眼暗》是一首充满人生哲理的诗,白居易在这首诗中通过对自己年轻时勤奋学习和年老时眼睛受损的对比,展现了人生的无奈和对失去的感伤。诗中表面上看似在 lament 眼睛的损伤,实则揭示了人们在追求知识和智慧的过程中,常常会忽视自身健康的重要性。

诗的开头两句,作者用“勤倦”和“悲伤”两个词,交替描绘了年轻时的辛苦与年老时的忧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接下来的“眼损不知都自取”,则是对自身选择的反思,表现出一种遗憾和自责。尤其是在“病成方悟欲如何”一句中,诗人提问自己:在身体受损之后,自己究竟该如何面对。

夜昏与朝暗的意象,象征着人生的不同阶段,夜晚的黑暗似乎预示着生命的终结,而清晨的疑虑则反映了对未来的迷茫。“千药万方治不得”展现了无论怎样努力,都无法挽回的现实。最后一句“唯应闭目学头陀”则传达了一种超然的心态,选择闭目修行,以此解脱于世俗的烦恼。

整首诗既有对个人经历的深刻反思,也表达了对生命哲理的思索,展现了白居易作为诗人的智慧与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早年勤倦看书苦:年轻时努力学习,感到非常疲惫。
  2. 晚岁悲伤出泪多:年老时常因伤感而流泪。
  3. 眼损不知都自取:眼睛受损,都是自己造成的。
  4. 病成方悟欲如何:生病后才明白,自己该怎么办。
  5. 夜昏乍似灯将灭:夜晚昏暗,像灯快要熄灭。
  6. 朝暗长疑镜未磨:早晨昏暗,总觉得镜子未磨亮。
  7. 千药万方治不得:无数的药方都无法治愈。
  8. 唯应闭目学头陀:只有闭上眼睛学习佛教修行者的方式。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年轻与年老的对比,展现人生的不同阶段。
  • 比喻:将夜晚的黑暗比作灯将熄灭,表现生命的脆弱。
  • 反问:通过“欲如何”的反问,增强了诗的思考性。

主题思想

主题思想集中在对人生无常的感叹和对健康的反思,提醒人们在追求知识的同时,不要忽视自身的身体健康。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知识和视野,眼睛的损伤代表着智慧的损失。
  • 夜昏:象征人生的衰老与结束。
  • 朝暗:象征对未来的迷惘与不安。
  • 头陀:象征一种超然的修行与解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白居易在这首诗中主要表达了什么主题? A. 对青春的怀念
    B. 对人生无常的感叹
    C. 对财富的追求
    D. 对友谊的珍惜

  2. 诗中“千药万方治不得”说明了什么? A. 医生的无能
    B. 个人的健康问题无法通过外部手段解决
    C. 药物治疗的有效性
    D. 自然疗法的优越性

  3. 诗的最后一句“唯应闭目学头陀”意味着什么? A. 逃避现实
    B. 通过修行寻找内心的平静
    C. 放弃学习
    D. 追求物质享受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登高》
  • 李白的《将进酒》

诗词对比

  • 白居易的《眼暗》与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两首诗均反映了对人生的感慨,前者侧重于个人的反思,后者则更加关注历史的传承与人生的哲理。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白居易集》
  • 《古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