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后过流沟寺》

时间: 2024-09-19 21:13:20

九月徐州新战后,悲风杀气满山河。

唯有流沟山下寺,门前依旧白云多。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乱后过流沟寺
白居易

九月徐州新战后,
悲风杀气满山河。
唯有流沟山下寺,
门前依旧白云多。

白话文翻译:

九月的徐州刚刚经历了一场战争,
悲凉的风和杀戮的气息弥漫在山河之间。
唯独流沟寺在山下静静伫立,
寺门前依旧飘荡着白云。

注释:

  • 九月:农历九月,秋季。
  • 徐州:地名,位于今江苏省,是当时重要的军事重地。
  • 新战后:指刚刚经历过的战争。
  • 悲风:带有悲伤情绪的风,象征战争的惨痛。
  • 杀气:战争带来的死亡和恐惧的气氛。
  • 流沟寺:寺庙的名字,象征着宁静与安详。
  • 白云多:形容寺前的自然风光,代表着希望和安宁。

典故解析:

  • 诗中提到的“流沟寺”可能是作者在游历中所见的真实寺庙,或是寓意佛教的宁静与世间的动荡形成鲜明对比。
  • 白居易在诗中常常通过自然景物反映社会现实,流沟寺的宁静与战争后的惨痛形成强烈对比,表现了他对和平的渴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他以平易近人的语言风格和关注社会民生著称,作品涵盖了诗歌、散文、词赋等多种体裁。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战后之际,反映了白居易对战争带来的伤痛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战争对人民生活造成的影响深深触动了他,使他在游览流沟寺时感受到了一种强烈的对比。

诗歌鉴赏:

《乱后过流沟寺》通过描绘战争后的景象,将作者的情感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诗中“悲风杀气满山河”的描写,生动地展现了战后荒凉的气氛和人们心中的恐惧。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流沟寺的宁静,寺前的“白云多”象征着一种超越世俗纷争的和谐与安宁。白居易通过这一对比,表达了他对和平的向往和对战争的深切反思。整首诗在结构上简练而富有情感,语言平易近人却又蕴含深意,体现了白居易作为诗人的深厚功底与对社会现实的敏感触觉。

诗词解析:

  • 第一句“九月徐州新战后”,交代了时间和地点,展示了战后的背景。
  • 第二句“悲风杀气满山河”,通过“悲风”和“杀气”两种意象,传达出战后阴森的气氛。
  • 第三句“唯有流沟山下寺”,转折句,表明尽管外界环境险恶,流沟寺依然屹立。
  • 第四句“门前依旧白云多”,展现了寺庙的宁静与自然之美,形成对比,突显了内心的平和。

修辞手法:

  • 对比:战争的惨烈与寺庙的宁静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主题。
  • 意象:使用“白云”象征和平与安宁。
  • 拟人:将“悲风”赋予情感,使其更具感染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表达了对战争的痛苦和对和平生活的渴望。通过对流沟寺的描写,白居易传达了人们在动荡岁月中对宁静与安宁的向往,展现出一种人文关怀。

意象分析:

  • 流沟寺:象征着宁静和信仰。
  • 悲风杀气:象征着战争的残酷和人间的苦难。
  • 白云:象征着希望和安宁,代表着超越世俗的精神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地名是哪个?

    • A. 洛阳
    • B. 徐州
    • C. 长安
  2. “悲风杀气”表达了什么样的情绪?

    • A. 喜悦
    • B. 悲伤
    • C. 平静
  3. 诗中哪个意象代表着希望与安宁?

    • A. 白云
    • B. 杂草
    • C. 烟雾

答案:

  1. B. 徐州
  2. B. 悲伤
  3. A. 白云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诗词对比:

  • 《春望》:同样表达了战乱对民生的影响,但杜甫更侧重于国破家亡的悲痛,而白居易则在对比中强调了宁静的追求。
  • 《送元二使安西》:同样反映了战争背景,但更侧重于友人离别与战场的无奈。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白居易诗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