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泪 徐夤 〔唐代〕 发事牵情不自由,偶然惆怅即难收。 已闻抱玉沾衣湿,见说迷途满目流。 滴尽绮筵红烛暗,坠残妆阁晓花羞。 世间何处偏留得,万点分明湘水头。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因事牵情而感到无法自控的悲伤。诗中提到,一旦陷入惆怅,这种情感就难以平复。诗人听说有人因悲伤而泪湿衣襟,自己也感到迷茫和泪水满面。在华丽的宴会上,红烛滴泪,显得昏暗;而在妆阁中,残花坠落,显得羞涩。诗人感叹,世间的泪水为何偏偏在湘水之头如此清晰可见。
注释:
字词注释:
- 发事:发生的事情。
- 牵情:牵动情感。
- 不自由:无法自控。
- 惆怅:悲伤,忧愁。
- 抱玉:比喻怀才不遇或悲伤。
- 沾衣湿:泪水湿透衣襟。
- 迷途:迷茫的道路。
- 满目流:泪水满面。
- 绮筵:华丽的宴会。
- 红烛暗:红烛的光线昏暗。
- 妆阁:女子化妆的房间。
- 晓花羞:清晨的花朵显得羞涩。
- 湘水头:湘江的源头,这里指泪水。
典故解析:
- 抱玉: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比喻怀才不遇或悲伤。
- 湘水头:湘江的源头,常用来象征悲伤和泪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夤是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较广,风格多以抒情为主,善于通过细腻的描绘表达内心的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徐夤在遭遇某些不幸或悲伤的事情后所作,通过描绘泪水的意象,表达了自己内心的痛苦和无奈。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泪水为主题,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表达了诗人深沉的悲伤和无奈。诗中,“发事牵情不自由”一句,直接点明了诗人因事而感到情感被牵动,无法自控。随后的“偶然惆怅即难收”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情感的难以平复。诗中的“抱玉沾衣湿”和“迷途满目流”两句,通过比喻和象征,形象地描绘了诗人的悲伤和迷茫。最后两句“滴尽绮筵红烛暗,坠残妆阁晓花羞”,则通过对比华丽的宴会和清晨的花朵,进一步强化了诗人的悲伤情感。整首诗情感深沉,意象丰富,是一首优秀的抒情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发事牵情不自由:诗人因某些事情而感到情感被牵动,无法自控。
- 偶然惆怅即难收:一旦陷入惆怅,这种情感就难以平复。
- 已闻抱玉沾衣湿:听说有人因悲伤而泪湿衣襟。
- 见说迷途满目流:自己也感到迷茫和泪水满面。
- 滴尽绮筵红烛暗:在华丽的宴会上,红烛滴泪,显得昏暗。
- 坠残妆阁晓花羞:在妆阁中,残花坠落,显得羞涩。
- 世间何处偏留得:诗人感叹,世间的泪水为何偏偏在湘水之头如此清晰可见。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抱玉沾衣湿”比喻悲伤和泪水。
- 象征:如“湘水头”象征悲伤和泪水。
- 对比:如“绮筵红烛暗”和“妆阁晓花羞”的对比,强化了悲伤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悲伤和无奈,通过描绘泪水的意象,表达了诗人深沉的悲伤和无法自控的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泪:诗中的核心意象,象征悲伤和无奈。
- 抱玉:比喻悲伤和怀才不遇。
- 湘水头:象征悲伤和泪水。
- 绮筵红烛:象征华丽的宴会和悲伤的对比。
- 妆阁晓花:象征清晨的花朵和悲伤的对比。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抱玉沾衣湿”比喻了什么? A. 悲伤和泪水 B. 怀才不遇 C. 迷茫 D. 华丽 答案:A
-
诗中的“湘水头”象征了什么? A. 悲伤和泪水 B. 华丽 C. 迷茫 D. 怀才不遇 答案:A
-
诗中的“绮筵红烛暗”和“妆阁晓花羞”形成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象征 C. 对比 D. 拟人 答案: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通过描绘夜晚的景色,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和悲伤。
- 杜甫的《春望》: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色,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和悲伤。
诗词对比:
- 徐夤的《泪》与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两者都通过描绘景色,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和悲伤。
- 徐夤的《泪》与杜甫的《春望》:两者都通过描绘景色,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和悲伤。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徐夤的诗作和其他唐代诗人的作品。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提供了对古代诗歌的详细解析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