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寄吴山净上人 顾非熊 〔唐代〕 忆共蒲团话夜钟,别来落叶閟行踪。 遥知黛色秋常玩,住向灵岩第几峰。
白话文翻译:
回忆起我们曾一起坐在蒲团上谈论夜晚的钟声,自从分别后,我的行踪就像被落叶遮蔽了一样隐秘。 我远远地知道你常常在秋天欣赏那青黑色的山色,你住在灵岩山的第几座峰上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蒲团:用蒲草编成的圆形坐垫,常用于禅修。
- 閟:闭藏,隐秘。
- 黛色:青黑色,常用来形容山色。
- 灵岩:山名,具体位置不详,可能是诗人想象中的山。
典故解析:
- 无明显典故,主要表达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和对自然美景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顾非熊,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较广,风格清新自然,多表达个人情感和对自然景物的欣赏。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顾非熊寄给吴山净上人的,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自然美景的向往。诗中提到的“蒲团”和“夜钟”可能暗示了他们曾一起修行或谈论佛理的情景。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回忆与友人共度的时光,表达了深深的思念之情。首句“忆共蒲团话夜钟”,以蒲团和夜钟为媒介,勾起了对往昔共同修行时光的怀念。次句“别来落叶閟行踪”,用落叶隐喻自己行踪的隐秘,暗示了分别后的孤独和漂泊。后两句“遥知黛色秋常玩,住向灵岩第几峰”,则展现了诗人对友人所在之地的向往,以及对自然美景的欣赏。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自然的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首句通过“蒲团”和“夜钟”两个意象,回忆了与友人共度的宁静夜晚,营造了一种静谧而温馨的氛围。
- 次句用“落叶”比喻自己行踪的隐秘,表达了分别后的孤独和漂泊感。
- 后两句通过“黛色”和“灵岩”描绘了友人所在之地的美丽景色,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自然美景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用“落叶”比喻自己行踪的隐秘。
- 拟人:“黛色秋常玩”中的“玩”字赋予了秋天以人的行为,增强了诗意。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着对友人的思念和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展开,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蒲团:象征宁静的修行生活。
- 夜钟:象征时间的流逝和宁静的夜晚。
- 落叶:象征隐秘和孤独。
- 黛色:象征美丽的山色和秋天的景色。
- 灵岩:象征神秘而美丽的自然景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蒲团”象征什么? A. 宁静的修行生活 B. 孤独的夜晚 C. 隐秘的行踪 D. 美丽的山色
-
“别来落叶閟行踪”中的“閟”字是什么意思? A. 闭藏 B. 显露 C. 漂泊 D. 宁静
-
诗中提到的“灵岩”是真实存在的山吗? A. 是 B. 不是 C. 可能是 D. 不确定
答案:1. A 2. A 3.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顾非熊的《寄吴山净上人》与王维的《山居秋暝》都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但顾非熊的诗更多地融入了对友人的思念。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顾非熊的全部诗作,是研究其诗歌的重要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提供了对唐代诗词的详细解读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