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 寄昙影扬州》

时间: 2025-01-04 11:25:02

几砚精严远杂氛。

博山炉袅定香熏。

箭虬滴沥惊春睡,花影扶疏上院门。

闻剥啄,对氤氲。

蓦然相见细论文。

寒光未辨雌雄剑,舞向中庭月色昏。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几砚精严远杂氛。
博山炉袅定香熏。
箭虬滴沥惊春睡,
花影扶疏上院门。
闻剥啄,对氤氲。
蓦然相见细论文。
寒光未辨雌雄剑,
舞向中庭月色昏。

白话文翻译:

几砚上严谨的墨香,远处夹杂着氛围。
博山炉中袅袅的香气弥漫,
箭虬滴沥声惊醒了春日的沉睡,
花影摇曳在院门上。
听见啄食声,伴着氤氲的雾气。
突然相见,细细谈论诗文。
寒光中无法分辨雌雄的剑,
在中庭的月色下翩翩起舞。

注释:

  • 几砚:指几座砚台,几是数量词。
  • 博山炉:一种熏香的器具,形状像博山。
  • 箭虬:古代传说中的龙,形容惊醒之声。
  • 氤氲:指雾气缭绕的样子。
  • 剥啄:鸟类啄食的声音。
  • 寒光:冷冽的光芒,形容剑的光泽。
  • 雌雄剑:指剑的性别化比喻,暗指武器的对立。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龙榆生(1892-1969),字子明,号霖庐,江苏南通人,现代著名诗人和书法家。他的诗风兼具古典与现代的元素,常常表现出对传统文化的深厚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鹧鸪天》写于作者在扬州时,正值春季,诗中描绘了春日的自然景象和生活细节,反映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诗歌鉴赏:

龙榆生的《鹧鸪天 寄昙影扬州》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日的生机和诗人对自然的感悟。首联“几砚精严远杂氛”,开篇便以几砚墨香引入,渗透出诗人对文人雅趣的追求。接着“博山炉袅定香熏”,将熏香的意境营造得温馨而宁静,仿佛能闻到那缕缕香气,令人心旷神怡。

中间几句则描写了春天的生机,尤其是“箭虬滴沥惊春睡”,形象地表现了春天的万物复苏,春光乍现之际,鸟鸣声声将沉睡的春日唤醒。而“花影扶疏上院门”,则是春日的花影洒在院门上的美丽画面。

最后两句“寒光未辨雌雄剑,舞向中庭月色昏”,将情感推向高潮,剑的比喻不仅展示了力量与刚毅,也暗示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情谊与交流。整首诗在优美的意境中,融入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慨,给人以深刻的启迪。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几砚精严远杂氛:几座砚台中传出的墨香,和远处的氛围交织在一起,塑造出一种文人雅集的氛围。
  2. 博山炉袅定香熏:博山炉中的香火缭绕,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宁静的空间。
  3. 箭虬滴沥惊春睡:春天的鸟鸣声如箭虬般滴落,惊醒了春日的沉睡。
  4. 花影扶疏上院门:春花的影子摇曳在院门上,形成了一幅美丽的图景。
  5. 闻剥啄,对氤氲:听到鸟儿在啄食,伴随着朦胧的雾气。
  6. 蓦然相见细论文:意外相遇,细细讨论诗文。
  7. 寒光未辨雌雄剑:寒光中无法分辨剑的雌雄,暗示着对力量与美的思考。
  8. 舞向中庭月色昏:在中庭的月色下,剑如舞者般翩翩起舞,增添了诗的动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天的鸟鸣比作“箭虬滴沥”。
  • 拟人:花影摇曳如同人一般。
  • 对仗:每两句之间的结构和意象相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日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友谊的珍视,反映了古典文人的闲适生活与内心的丰富情感。

意象分析:

  • 砚台:象征文人的修养与雅趣。
  • 博山炉:象征静谧的生活环境与内心的宁静。
  • 箭虬:象征春天的生命力与活力。
  • :象征力量与刚毅,同时也暗示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龙榆生
    • C. 杜甫
    • D. 白居易
  2. “箭虬滴沥惊春睡”中的“箭虬”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花
    • B. 一种鸟
    • C. 传说中的龙
    • D. 一种器物
  3. 诗中提到的“寒光未辨雌雄剑”主要表现了什么?

    • A. 武器的美
    • B. 诗人与友人间的关系
    • C. 春天的气氛
    • D. 自然的和谐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晓》 - 孟浩然
  • 《静夜思》 - 李白

诗词对比:

《春晓》描绘了春天的美好与生机,和《鹧鸪天》在春日意象上有相似之处,但《春晓》更侧重于自然的宁静,而《鹧鸪天》则融入了人际交往的情感。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现代诗歌鉴赏》
  • 《李白与杜甫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