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徐仲惠琴不受)》

时间: 2025-01-19 21:59:34

千丈阴崖百丈溪。

孤桐枝上凤偏宜。

玉音落落虽难合,横理庚庚定自奇。

人散后,月明时。

试弹幽愤泪空垂。

不如却付骚人手,留和南风解愠诗。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鹧鸪天(徐仲惠琴不受)》
作者: 辛弃疾

千丈阴崖百丈溪,
孤桐枝上凤偏宜。
玉音落落虽难合,
横理庚庚定自奇。
人散后,月明时,
试弹幽愤泪空垂。
不如却付骚人手,
留和南风解愠诗。

白话文翻译:

在千丈高的阴崖和百丈深的溪水旁,
孤独的梧桐树上,凤凰落得特别合适。
虽然玉音迭起难以相合,
但横琴的音律依然奇妙无比。
人们散去后,月光明亮的时候,
试着弹奏那幽怨的曲子,泪水空流。
不如把这曲子交给骚人,
让南风来解这愤懑的诗情。

注释:

  • 千丈阴崖:形容高耸的悬崖,给人以压迫感。
  • 百丈溪:形容深邃的溪流,流淌潺潺。
  • 孤桐:单独的梧桐树,象征孤独。
  • 玉音:指美妙的琴声。
  • 庚庚:古乐曲中的一个调。
  • 骚人:指有才华的诗人,多指屈原。

典故解析:

  • 骚人:源于屈原的《离骚》,用以形容有才华的文人。
  • 凤偏宜:凤凰象征高贵,梧桐树是凤凰栖息的理想之地,象征着孤独与高洁的理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辛弃疾(1140年-1207年),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人,南宋著名的词人、抗金英雄,其词风豪放,兼具悲壮与细腻,并以抒发个人情感著称。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辛弃疾中年时期,正值国家动荡、外敌入侵之际,诗人心怀忧国之情,常常通过音乐与诗歌表达内心的愤懑和无奈。

诗歌鉴赏:

《鹧鸪天》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词作,辛弃疾通过描写自然景色,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孤独与愤懑。开篇以“千丈阴崖百丈溪”描绘出高耸的悬崖和深邃的溪水,给人以压迫感。接着,孤桐树上凤凰的景象,象征着孤独的高洁与不屈的精神,而“玉音落落虽难合”则表现了音乐的美妙与人心的难以契合。整首词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反映出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对社会的关怀,以及对理想的追求。

在情感表达上,后半部分更为直白,试图通过弹奏音乐来抒发内心的幽愤,然而“泪空垂”则显得无奈,最终选择将情感寄托于“骚人手”,让南风来解愠,显示出作者的无奈与希望。整首词将孤独与希望交织,情感深沉而又丰富,展现了辛弃疾对生命和艺术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千丈阴崖百丈溪:描绘高耸的悬崖和深邃的溪流,营造出一种苍凉孤寂的氛围。
  2. 孤桐枝上凤偏宜:孤独的梧桐树上,凤凰栖息,象征着孤独与高洁。
  3. 玉音落落虽难合:美妙的琴声虽然难以契合,表现了内心的矛盾。
  4. 横理庚庚定自奇:琴音的奇妙,表现出音乐的独特魅力。
  5. 人散后,月明时:人们离去后,月光明亮,暗示孤独的时刻。
  6. 试弹幽愤泪空垂:想要通过弹琴来表达愤懑,结果泪水空流,表现出无奈。
  7. 不如却付骚人手:不如将情感寄托给有才华的诗人。
  8. 留和南风解愠诗:希望南风能解开心中的愤懑。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孤桐与凤凰的结合比喻为孤独与高洁的理想。
  • 对仗:整首词对仗工整,尤其在自然景物的描写上增强了音韵美。
  • 拟人:将音乐和情感赋予人的特征,使得情感更加生动。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辛弃疾对社会的深切关怀,体现了他对个人情感的思考与对理想的追求,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阴崖:象征险恶的环境与人生的艰难。
  • 孤桐:孤独与高洁的象征。
  • 玉音:艺术与音乐的美好。
  • 月明:象征宁静与思考的时刻。
  • 南风:代表温暖的情感与解愁的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辛弃疾的《鹧鸪天》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高兴
    • B. 孤独与愤懑
    • C. 快乐
    • D. 忧伤
  2. 诗中“孤桐枝上凤偏宜”寓意是什么?

    • A. 孤独
    • B. 幸福
    • C. 友情
    • D. 忍耐

答案

  1. B
  2.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辛弃疾与李清照的词风有相似之处,均通过自然景物表达内心情感,但辛弃疾更显豪放,而李清照则更为细腻。两者在孤独感的表达上有共同点,但情感的基调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辛弃疾词集》
  • 《宋词三百首》
  • 《古代诗词鉴赏与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