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倦寻芳》
时间: 2025-01-06 08:56:5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倦寻芳
作者:袁思亮 〔近代〕
虎头墨妙,和靖吟酣,矜弄春粲。
照眼三姝,韵事两家能擅。
经劫魂苏前日梦,有缘人识东风面。
最奇姿,是孤根鹤瘦,丑枝龙偃。
偶付与,词仙管领,灯畔香初,帘外寒浅。
冷淡芳心,不共靓妆偷换。
新岁留听莺语,报旧巢许赎蛾眉返。
但年年,到花时,肯教厮见。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才子在春天的情境中对美好事物的追寻和思考。诗人以“虎头墨妙”开头,描绘了他在书法艺术上的精妙,接着提到与和靖(指和靖公,指代高洁的文人)一同吟诵的场景,显得意气风发。接下来的句子提到三位美丽的女子和两家文人的韵事,表现了他对春天的热情与对美的欣赏。
在梦中苏醒后,诗人觉悟到过去的种种,能够识别东风的面貌,暗示了对良缘的期待和希望。诗中提到的“孤根鹤瘦”和“丑枝龙偃”展示了自然的奇特,形象生动,令人难忘。
接着,诗人提到“偶付与,词仙管领”,表达了对文学的向往和敬仰。灯下的香气微弱,帘外的寒意也让人感到一丝凉意,象征着内心的孤独。诗人形容自己“冷淡芳心”,不愿随波逐流,强调了内心的清高与坚守。
在新年之际,诗人希望听到黄莺的歌声,期盼着旧日的情缘能够重新归来。最后的几句表达了年年花开时节,是否能够相见的淡淡忧虑,流露出对爱情的渴望与无奈。
注释:
- 虎头墨妙:指一种书法或绘画的技艺,形容其精妙之处。
- 和靖:指和靖公,古代文人,象征着品格高洁。
- 三姝:三位美丽的女子。
- 韵事:文人的诗文情事。
- 东风面:指春天的到来,象征着新的希望与机遇。
- 孤根鹤瘦:比喻独特而高洁的品质。
- 丑枝龙偃:形容自然界的奇特之处。
- 词仙:指文才出众的诗人。
- 冷淡芳心:内心情感的淡漠。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袁思亮,近代诗人,擅长古典诗词,风格清新脱俗,常以自然景象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该诗创作于近代,反映了社会转型期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同时也表达了对爱情和友情的思索。
诗歌鉴赏:
《倦寻芳》是一首情感丰富、意象生动的诗作。诗人通过对春天的描绘,表达了他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对过往情感的怀念。诗中运用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意象,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浓郁的春意和淡淡的忧伤。开篇的“虎头墨妙”,显示了诗人在书法艺术上的追求,紧接着又引入对春天的描绘,展现了他对自然美的敏感与欣赏。
在诗中,诗人对三位女子的赞美和对文人韵事的追忆,展现了他对爱情的渴望。同时,诗中“有缘人识东风面”的句子,流露出对未来美好缘分的期待。尤其是“冷淡芳心,不共靓妆偷换”一句,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清高,强调了他对于爱情的坚持与追求。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在欢愉与忧伤之间反复交织,最终在对新年的期待和对旧情的怀念中达到高潮。诗人在最后对年年花开时节的思考,实际上是对时间流逝和情感变迁的感慨,也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无奈与哲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虎头墨妙,和靖吟酣”:诗人描绘自己在书法艺术上的精妙,同时与志同道合的文人共吟。
- “照眼三姝,韵事两家能擅”:赞美三位女子的美丽,提到文人之间的情感纠葛。
- “经劫魂苏前日梦,有缘人识东风面”:经历风雨后,诗人重新认识到春天的美好和良缘的期待。
- “最奇姿,是孤根鹤瘦,丑枝龙偃”:描绘自然界的奇特,表达独特之美。
- “偶付与,词仙管领,灯畔香初,帘外寒浅”:表达对文学和艺术的追求,同时流露出内心的孤独。
- “冷淡芳心,不共靓妆偷换”:强调内心的清高与不愿随波逐流的情感。
- “新岁留听莺语,报旧巢许赎蛾眉返”:期待新年的莺声,渴望旧日情缘的归来。
- “但年年,到花时,肯教厮见”:对未来相见的疑虑,流露出淡淡的忧伤。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孤根鹤瘦”比喻独特的高洁品质。
- 拟人:如“莺语”赋予了鸟类情感。
- 对仗:整首诗中多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诗歌表达了对春天的热爱、对美好爱情的渴望,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未来的期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象征生机与希望。
- 虎头墨:象征艺术的精妙与追求。
- 三姝:美丽的女子,代表爱情的向往。
- 东风:代表春天的来临与新的缘分。
- 莺:象征春天的声音与生命的复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虎头墨妙”中“虎头”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动物
- B. 一种书法技艺
- C. 一种春花
-
诗中提到的“和靖”是指?
- A. 一位美丽的女子
- B. 一位高洁的文人
- C. 一种春天的景象
-
“冷淡芳心”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爱情的热烈追求
- B. 对爱情的无奈与清高
- C. 对自然的冷漠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月下独酌》
- 杜甫的《春望》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袁思亮与李白的诗作都展现了对自然与情感的深刻思考,但袁思亮更注重对内心世界的描绘,而李白则往往流露出豪放与洒脱。通过对比,可以更深入理解两位诗人的艺术风格及其时代背景。
参考资料:
- 《近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