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衷情近 秋望》

时间: 2025-01-04 07:34:05

遥天一碧,回望西飞白鸟。

乍临镜水摇空,又向莲峰弄影。

风起素光斜映,薄袂萧清,悄觉凉襟迥。

双眸炯。

今古寸心孤另。

亭皋一叶,坠响枫林静。

还重省、閒愁元鸟,归迟幽绪,藕花香冷。

梦到今宵永。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遥天一碧,回望西飞白鸟。乍临镜水摇空,又向莲峰弄影。风起素光斜映,薄袂萧清,悄觉凉襟迥。双眸炯。今古寸心孤另。亭皋一叶,坠响枫林静。还重省闲愁元鸟,归迟幽绪,藕花香冷。梦到今宵永。

白话文翻译:

在那遥远的天空中,一片碧蓝,回头望去,看到几只白鸟向西飞去。刚来到湖面,水波荡漾,天空的倒影也随之摇曳,映照着莲花峰的身影。微风起,阳光斜照,轻薄的衣衫在凉爽的空气中飘动,隐约感到一阵清凉。我的双眼炯炯有神,心中却感到孤独。亭边湖畔的一片落叶,轻轻坠落,打破了枫树林的寂静。心中再次浮现出那往日的愁绪,归来的鸟儿也显得迟缓,幽幽的思绪如同藕花的香气一般冷清。梦中不觉又回到今宵的永恒。

注释:

  • 遥天一碧:遥远的天空一片碧蓝。
  • 回望西飞白鸟:回头看向飞往西边的白鸟。
  • 乍临镜水摇空:刚到湖边,水面如镜,映照着天空。
  • 薄袂:轻薄的衣袖。
  • 凉襟迥:感到清凉的衣襟飘动。
  • 双眸炯:眼睛明亮有神。
  • 亭皋:亭子旁的水边。
  • 藕花香冷:藕花的香气显得冷淡。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王夫之,明代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和政治家,致力于儒学研究,作品多涉及诗歌、散文,风格清新脱俗,情感细腻。
  •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明末清初动乱时期,王夫之经历了国家的动荡,内心充满了对历史的思考和对个人情感的反思。

诗歌鉴赏:

《诉衷情近·秋望》是一首描写秋天景色与内心情感的词作。开篇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又略显孤寂的秋日画面,遥远的天空和飞鸟象征着自由与远方,但回望却又让人感到思乡之情。随着诗句的推进,诗人通过水面摇曳的景象,表达了内心深处的波澜与不安。风起时的凉意不仅是自然的感受,更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映射,突显了孤独与清冷的主题。

此外,诗中“亭皋一叶,坠响枫林静”一句,生动地描绘了秋天的宁静与孤寂,细腻的描写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郁。诗人通过“藕花香冷”进一步渲染了情感的淡漠与疏离。最后“梦到今宵永”的结尾,不仅是对当下美好时光的珍惜,更是对未来的无奈与期盼。全诗以景寓情,情景交融,展现了王夫之深邃的思考和丰富的情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遥天一碧:描绘秋天的清澈天空。
    • 回望西飞白鸟:飞鸟的西去引发的思考。
    • 乍临镜水摇空:水面如镜,映照出天空的美丽。
    • 薄袂萧清:轻薄的衣服在风中飘动,感受到了凉意。
    • 双眸炯:眼神明亮,却透出孤独。
    • 亭皋一叶:落叶的声音打破宁静。
    • 藕花香冷:藕花的香气冷清,暗示情感的孤寂。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水面比作镜子,生动形象。
    • 拟人:落叶的声音让人感到情感的波动。
    • 对仗:如“凉襟迥”与“双眸炯”,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描绘秋天的宁静与孤寂,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过往的思绪,展现了对逝去时光的感慨与对未来的思索。

意象分析:

  • 天空:象征着广阔与自由。
  • 白鸟:代表着思乡与自由的向往。
  • 水面:象征内心的波澜与静谧。
  • 枫叶:寓意秋天的凋零与孤独。
  • 藕花:代表着淡淡的思念与冷清的情感。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1. 诗中“薄袂”指的是什么?
      A. 轻薄的衣袖
      B. 重厚的外套
      C. 布料的质地
      D. 不相关的物品

    2. “亭皋一叶,坠响枫林静”中“坠响”主要表现了什么?
      A. 秋天的宁静
      B. 落叶的声音
      C. 风的轻柔
      D. 水面的波动

    3. 诗人通过“藕花香冷”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温暖与快乐
      B. 寂寞与冷清
      C. 热情与活力
      D. 忧愁与迷茫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月下独酌》
    • 杜甫的《春望》
  • 诗词对比: 对比王夫之的《秋望》和李白的《月下独酌》,两者都表现了孤独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但王夫之更侧重于自然景色与内心的交融,而李白则更强调了个人情感的宣泄与对酒的陶醉。王夫之的细腻与李白的豪放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中国古诗词的多样性与深刻性。

参考资料:

  • 《王夫之全集》
  • 《明清诗词鉴赏》
  • 《古代诗词的意象与主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