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计甫草至寓斋 其二
听话频年况,凄然泪不禁。
岁荒生事俭,世难客愁深。
孝友安时命,文章损道心。
五侯空好士,叹息少知音。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听到亲友的消息后,感到非常悲伤,眼泪止不住地流下来。岁月艰难,生活困苦,世道艰难让人愁苦。孝顺和友爱在当今社会变得稀缺,文章写作却损害了人们的道德心。即使是五侯这样的高贵士人,也不过是空有名声,让人叹息没有知音的人。
注释
- 听话:听到消息。
- 频年:多年来。
- 凄然:悲伤的样子。
- 岁荒:年景荒凉,指生活艰难。
- 孝友:孝顺和友爱。
- 五侯:指地位显赫的士人。
- 知音:知心朋友。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汪琬,明代诗人,字子升,号阮亭,性情中人,喜爱山水田园,诗风清新自然。他的作品多描写人情世故,关注社会现象。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明代,正值社会动荡,民生困苦。作者在艰难的社会环境中,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的冷漠与缺乏真情的悲哀。
诗歌鉴赏
汪琬的《计甫草至寓斋 其二》以其真挚的情感和深刻的社会观察,展现了作者对时代的思考和对人情的关怀。诗中通过“听话频年况,凄然泪不禁”开头,直入主题,表现了诗人因听说亲友的境遇而感到伤心。接下来的“岁荒生事俭”一句,揭示了时局的艰辛,生活的困窘使得人们不得不节俭,这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普遍现象。
“孝友安时命,文章损道心”则进一步探讨了道德的沦丧。作者感慨,在这个社会中,传统的孝道和友爱似乎被忽视,取而代之的是对名利的追逐。通过这种对比,诗人表达了对人性变迁的失望,反映出对当时社会风气的忧虑。
最后一句“五侯空好士,叹息少知音”,不仅是对士人名望的嘲讽,也显露出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渴望,渴望能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整首诗情感真挚,字字句句都流露出诗人对社会的深刻思考与感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听话频年况:我听到的消息已经很多年了。
- 凄然泪不禁:心中悲伤,不由自主地流下泪水。
- 岁荒生事俭:经历了艰难的岁月,生活不得不节俭。
- 世难客愁深:在这个艰难的社会中,客人的愁苦更加深重。
- 孝友安时命:孝顺和友爱在这个时代几乎不存在。
- 文章损道心:写作和文章反而损害了人们的道德良知。
- 五侯空好士:即使是地位显赫的士人,也不过是虚有其表。
- 叹息少知音:我感到惋惜,身边却少有理解我的知音。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各句之间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比喻:通过对“岁荒”的描绘,暗喻社会的不景气。
- 反讽:对“五侯”的描述带有反讽意味,批评了表面光鲜的士人。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思想在于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批判,表现了作者对人情冷漠和道德沦丧的忧虑,以及对知音难觅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泪:象征悲伤和无奈。
- 岁荒:象征生活的困境和社会的不公。
- 孝友:象征传统美德的缺失。
- 五侯:象征地位与名声的虚无。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岁荒”指的是什么? A. 年景贫瘠
B. 生活富裕
C. 自然灾害
D. 家庭和睦
答案:A -
诗中提到的“五侯”是指? A. 普通百姓
B. 地位显赫的人
C. 农民
D. 学者
答案:B -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的什么情感? A. 欢喜
B. 失望与忧虑
C. 愤怒
D. 冷漠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春望》 杜甫
- 《登高》 杜甫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静夜思》相比,汪琬的诗更侧重于社会现实的思考,而不是个人情感的抒发。李白的诗中充满了对故乡的思念,而汪琬则通过对人情冷漠的感慨,揭示了当时社会的困境。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汪琬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明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