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唐虞门 唐尧
祆氛不起瑞烟轻,
端拱垂衣日月明。
传事四方无外役,
茅茨深处土阶平。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唐尧时期的祥和景象:没有邪气的扰动,轻盈的瑞烟飘散;礼仪庄重,衣袂飘然,阳光明媚,月光清朗。四方的事务传达无碍,没有外来的劳役;在深处的茅屋里,土阶显得平坦而安宁。
注释:
- 祆氛:指邪气或不祥之气,这里用来形容当时的和谐气氛。
- 瑞烟:指吉祥的烟雾,象征着祥和的气氛。
- 端拱:形容姿态端庄,手足自然,常用于形容礼仪。
- 传事:指传达事务,这里意指国家治理井然有序。
- 茅茨:茅草搭成的小屋,古时的民居。
- 土阶:泥土铺成的台阶,象征着平民的生活状态。
典故解析:
“唐尧”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圣王,代表着仁政和理想的治国理想。诗中提及的景象与“尧舜之治”有直接关系,反映了人们对美好政治的向往和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周昙,唐代诗人,活跃于盛唐时期。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以田园生活为题材,表达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创作背景:该诗创作于唐代,唐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相对繁荣和开放的时期,诗人通过描绘唐尧时期的和平景象,意在唤起人们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单而生动的语言,展现了唐尧时期的理想治国之道。第一句“祆氛不起瑞烟轻”,通过否定的不祥之气和轻盈的瑞烟,传达出一种祥和的气氛,令人心生向往。接下来的“端拱垂衣日月明”,则通过对人物仪态的描绘,强调了当时礼仪的庄重与自然,突显出理想社会中人们的和谐状态。
“传事四方无外役”,展现了国家治理的高效与公正,给人以安宁的感觉,反映出诗人对理想政治的追求。最后一句“茅茨深处土阶平”,则将视角转向普通人的生活,表现出即使在乡村深处,生活也因政治的清明而显得安宁平和。
整首诗通过对比与映衬,展现了理想中的社会状态,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文化内涵。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祆氛不起瑞烟轻:没有邪气,只有轻盈的瑞烟,营造出祥和的氛围。
- 端拱垂衣日月明:礼仪端正,衣袂自然,象征太阳与月亮的明亮,暗示着光明正大的治理。
- 传事四方无外役:四方的事务处理得当,没有外来的苦役,说明治理得法。
- 茅茨深处土阶平:在茅屋深处,土阶平坦,反映了民众的安居乐业。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日月明”和“无外役”,形成了整齐的对照。
- 象征:瑞烟象征吉祥,衣袂象征礼仪与和谐。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理想政治的向往,展现了唐尧时期的美好治理,与百姓的安宁生活。
意象分析:
- 祆氛:象征邪恶,代表了古代人们对不祥事物的恐惧。
- 瑞烟:象征吉祥,传达出和平与安宁的情感。
- 茅茨:代表民众的日常生活,突显出与高层政治的关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瑞烟”象征什么?
- A. 邪气
- B. 吉祥
- C. 战争
-
“传事四方无外役”是什么意思?
- A. 没有外来劳役
- B. 事务混乱
- C. 没有人在治理
-
诗中描绘的主要人物是什么样的状态?
- A. 忧愁
- B. 和谐
- C. 动乱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早发白帝城》(李白)
诗词对比:
- 《登高》(王之涣):同样描绘自然景象,但更侧重于个人感受与情怀。
- 《春望》(杜甫):关注社会动荡与民生疾苦,与周昙的理想主义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十九首解读》
- 《中国古代诗歌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