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龙吟 九日登越秀山》
时间: 2025-01-02 15:15:4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水龙吟 九日登越秀山
作者: 邓桐芬 〔近代〕
是谁装点湖山,人工欲夺天工巧。凉波芳碧,柳条千万,尽堪垂钓。镇海楼前,越王台畔,几回清啸。念题糕载酒,惊飙落帽,风流事,空凭吊。休说东篱菊影,对茱萸未成欢笑。天涯雁侣,鸟心花泪,总萦怀抱。满眼西风,千山落木,一丝残照。又翠微旧处,寒鸦声里,谱悲秋调。
白话文翻译:
是谁在湖山之间装点风景,人工的想要取代自然的巧妙。凉爽的水波碧绿如玉,成千上万的柳条,都是垂钓的好地方。站在镇海楼前,越王台旁,几次清啸声响起。回想着那题酒的糕点,风声骤起时帽子被吹落,曾经的风流事迹,如今只能凭吊。不要提东篱下菊花的影子,对茱萸花尚未成欢笑。天涯之间的雁侣,鸟儿心中流下的泪水,总是萦绕着我的思念。满眼都是秋风,千山落叶,一缕残照洒下。又回到那翠微的旧地,寒鸦的叫声中,谱写着悲伤的秋调。
注释:
- 湖山:指山水风景,意指大自然的美景。
- 人工:指人力所为的景观。
- 镇海楼:位于广州,历史悠久的建筑。
- 越王台:与越王勾践有关的历史遗迹。
- 东篱:指东边的篱笆,传指陶渊明的“东篱把酒”。
- 茱萸:一种植物,古时常用于中秋节。
- 寒鸦:指秋季的乌鸦,常用来象征悲凉的气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邓桐芬,近代诗人,作品多以抒情为主,常常描绘自然景色与人生感悟,风格婉约细腻,富有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九月重阳节,时值秋季,诗人登越秀山,感受到自然的美丽与人生的无常,借景抒情,表达对往事的追忆与对人生的思考。
诗歌鉴赏:
《水龙吟 九日登越秀山》是一首极具抒情和哲理的诗作。诗人通过对越秀山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的美丽与人工的对照,表达了对过往风流事迹的怀念。在诗的开头,诗人以“是谁装点湖山,人工欲夺天工巧”引入,既展现了自然的独特之美,也隐含着对人工美的讽刺,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崇敬与对人造景的微词。
随着诗情的发展,诗人回忆往昔,提及“镇海楼前,越王台畔,几回清啸”,展现出一种怀旧的情感。诗人在此处以清啸声为媒介,连接了过去与现在,表达了对青春岁月的缅怀。接着,诗人提到“念题糕载酒,惊飙落帽”,将个人经历融入自然景色之中,令诗歌更具生活气息。
最后,诗人对秋的描写更是让整首诗充满了悲凉之感。“满眼西风,千山落木,一丝残照”不仅描绘了秋天的景象,也象征着人生的无常与失落。诗人在“寒鸦声里,谱悲秋调”的结尾,流露出一种无奈与惆怅,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是谁装点湖山:引出自然与人工的对比。
- 人工欲夺天工巧:表达对自然之美的赞叹,同时流露出对人工景观的不满。
- 凉波芳碧,柳条千万:描绘自然景色,展现一种宁静与美好。
- 镇海楼前,越王台畔,几回清啸:回忆往昔的风流事迹,连接个人经历与历史遗迹。
- 休说东篱菊影,对茱萸未成欢笑:对比了不同的节日与心情,暗示人生的无常。
- 天涯雁侣,鸟心花泪,总萦怀抱:表达对远方朋友的思念与孤独感。
- 满眼西风,千山落木,一丝残照:描绘秋天的景象,象征着生命的流逝。
- 又翠微旧处,寒鸦声里,谱悲秋调:结尾回到故地,表达对往事的追忆与秋天的悲凉。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人工欲夺天工巧”,将人造景与自然景进行比较。
- 拟人:如“鸟心花泪”,赋予鸟类人性化的情感。
- 对仗:如“凉波芳碧,柳条千万”,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的描绘与个人情感的抒发,表达人生的无常与对美好时光的追忆,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湖山:象征自然的美丽与宁静。
- 凉波:代表了清澈的水面,带来一丝凉意。
- 柳条:象征柔美与生机,给人以轻盈感。
- 秋:象征凋零与思念,常用来表达人生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镇海楼”位于哪里?
- A. 北京
- B. 广州
- C. 上海
- D. 南京
-
诗人用“寒鸦声”来表达什么情感?
- A. 喜悦
- B. 悲凉
- C. 幽默
- D. 激动
-
诗中提到的“东篱”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植物
- B. 一处房屋
- C. 一种情感
- D. 一种景象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饮酒》:同样以自然为主题,表达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 李白《庐山谣》:描绘自然之美,展现诗人的豪情与哲思。
诗词对比:
- 邓桐芬《水龙吟》与李清照《如梦令》:两者均以自然为主,邓诗更侧重于秋的悲凉,而李诗则传达了一种温柔的情感。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近现代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