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龙吟》
时间: 2025-01-06 06:25:1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水龙吟
作者: 梁清标 〔明代〕
朅来髯客江东,楼船把袂波如练。长篇短咏,抽毫伸纸,乌丝蚕茧。七子菁英,六朝金粉,风流非远。任青鞋布袜,穷关塞,名山乔岳游踪遍。行笈图书数卷。几悲歌黄金台畔。探奇禹穴,临池兰渚,声华早擅。雪苑开樽,旗亭观伎,词场消遣。问相如可有,临邛重客,子虚谁荐。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是说,最近来了一位留着胡子的客人,他从江东而来,乘着楼船,衣袖在水波中轻轻荡漾。写诗作词的事情,纵情挥洒,笔墨纸张随意抽取,仿佛那乌丝和蚕茧。这里的七位才子,六朝的名士,风流韵事并不遥远。即使穿着青鞋和布袜,也能游历那些名山大川,走遍每一个关口和塞外。手中几卷书籍,曾在黄金台畔吟唱悲歌。探寻奇迹的禹穴,临水的兰渚,早已展现出声华。雪苑中开樽,旗亭中观赏歌舞,词场中消遣时光。问道相如是否能见,重游临邛的客人,子虚又是由谁推荐?
注释
- 朅来:最近来到。
- 髯客:留着胡须的客人。
- 楼船:指大船,常用以载客。
- 把袂:衣袖相碰。
- 波如练:水面平滑如绸缎。
- 七子菁英:指七位杰出的人才。
- 六朝金粉:指六朝时期的名士。
- 穷关塞:走遍每一个关口和边塞。
- 黄金台:指古代的吟唱场所。
- 雪苑:指酒宴或聚会的场所。
- 旗亭观伎:指在旗亭中观看歌舞表演。
- 相如:指司马相如,著名的辞赋家。
- 临邛:古地名,指临邛县。
- 子虚:指子虚乌有的事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梁清标,明代诗人,主攻词作,风格清新脱俗,擅长描绘自然与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此词创作于诗人游历江东之际,表达了对风流才子和文化活动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当时士人对文人交往和风雅生活的追求。
诗歌鉴赏
《水龙吟》这首词通过清晰的意象和流畅的语言,描绘了江东的风光与文化氛围。开篇即以“朅来髯客江东”引入,设定了场景,一位胡须飘飘的客人由远而来,似乎在诉说着一段故事。接着,诗人通过对“楼船把袂波如练”的描写,展现了江水的柔美与船只的轻盈,营造出一种悠然自得的氛围。
词中提到的“七子菁英”和“六朝金粉”不仅是对才子佳人的钦佩,更隐含了诗人对文化传承的思考。那些“风流非远”的名士,已经成为诗人心目中的一部分,体现了对文化的追求和对历史的尊重。
接下来的描绘将视线转向个人的游历,提及名山大川,诗人表达了经历丰富的自豪感。这不仅仅是对过去的回忆,更是一种对未来的期待。在“几悲歌黄金台畔”一句中,诗人感叹时光的流转与人生的无常。
最后,诗人通过“问相如可有,临邛重客”抒发了对友人和文人聚会的渴望,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愁。整首词以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明代文人的风雅与人生哲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朅来髯客江东:最近来了一个留着胡须的客人,从江东而来。
- 楼船把袂波如练:他的楼船在江水上轻轻摇曳,衣袖在水波中荡漾。
- 长篇短咏,抽毫伸纸,乌丝蚕茧:吟咏诗词,随意挥洒,仿佛那笔墨如乌丝和蚕茧般精致。
- 七子菁英,六朝金粉,风流非远:提到七位才子和六朝时期的名士,风流韵事并不遥远。
- 任青鞋布袜,穷关塞,名山乔岳游踪遍:即使穿着简单,也能走遍名山大川。
- 行笈图书数卷:手中携带几卷书籍。
- 几悲歌黄金台畔:曾在黄金台畔吟唱悲歌。
- 探奇禹穴,临池兰渚,声华早擅:探寻奇迹的禹穴,临水的兰渚,早已展现出声华。
- 雪苑开樽,旗亭观伎,词场消遣:在雪苑中开樽,旗亭中观赏歌舞,词场中消遣时光。
- 问相如可有,临邛重客,子虚谁荐:问道相如是否能见,重游临邛的客人,子虚又是由谁推荐?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波如练”,将水面比作绸缎,形象生动。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工整的句式,增强了韵律感。
- 拟人:如“声华早擅”,将抽象的声音与华丽形象化,增强了表现力。
主题思想:整首词展现了明代士人的风雅与对文化的追求,流露出对友谊、文人聚会的向往,同时也蕴含着对人生无常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江东:象征着文化的发源地和聚集地,承载着历史记忆。
- 楼船:象征着旅行与探索,代表着文人的洒脱与豪情。
- 黄金台:代表文化的高峰与文人雅集的场所,象征着追求与理想。
- 青鞋布袜:象征着文人的简朴与真实,反映了志趣与追求。
- 雪苑:代表聚会和饮酒的场所,体现了生活的乐趣和人际关系的交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朅来髯客江东”中的“髯”指什么? A. 胡须
B. 头发
C. 眉毛
D. 眼睛 -
诗中提到的“黄金台”是指? A. 一座山
B. 一处游玩场所
C. 诗歌吟唱的地方
D. 一座寺庙 -
“青鞋布袜”暗示了诗人什么样的生活态度? A. 奢华
B. 简朴
C. 忙碌
D. 冷漠
答案:
- A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宋代李清照的《如梦令》
- 唐代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对比《水龙吟》与李清照的《如梦令》,两者皆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但《水龙吟》更偏重于文人交往及文化的追求,而《如梦令》则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细腻描绘。两者各具特色,展现了不同的文化风貌。
参考资料
- 《明清词人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
- 《元明清文学史》
- 《中国古代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