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和筹堂四首 其三 书
作者: 李俊民 〔金朝〕
原文展示:
一坑科斗灰,难破祖龙惑。三两挟策人,今谁席肯侧。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沉重的历史责任感。诗中提到的“一坑科斗灰”象征着过去的无数牺牲和努力,却难以解开祖先留下的困惑。而“挟策人”则暗示着世人对权谋的追求,如今又有谁愿意倾听和关注这些历史的教训呢?
注释:
- 坑科斗灰:指的是科研与斗争的成果化为灰烬,寓意历史的消逝与无奈。
- 祖龙惑:祖龙是指黄帝,象征着祖先的智慧与遗产,难以理解的历史困惑。
- 挟策:携带策论,指有志之士。
- 席肯侧:意为愿意倾听,侧耳而听。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李俊民,金朝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而著称。其作品常表现对历史的思考与对生活的感悟。
- 创作背景:金朝时期,社会动荡,历史教训犹在,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对历史的反思与对未来的担忧。
诗歌鉴赏:
这首诗在形式上简练,意象丰富,展现了深邃的历史意识。诗中通过“坑科斗灰”来揭示历史的沉重,仿佛在诉说着无数奋斗者的牺牲和努力,然而这一切却似乎被历史的迷雾所掩盖,难以被后人所理解和继承。接着,诗人提到的“三两挟策人”则代表了当下对权谋的渴望与追逐,质疑如今的人们是否愿意倾听那些历史的教训和智慧。这种对比让人感到一种强烈的失落感,仿佛在呼唤人们重视历史的教训,以免重蹈覆辙。整首诗在简短的字句中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一坑科斗灰”:意指历史的努力化为灰烬,表达对历史的悲叹。
- “难破祖龙惑”:强调祖先的智慧和遗产被后代所困惑,难以理解。
- “三两挟策人”:代表世间有志之士仍在追逐权谋。
- “今谁席肯侧”:质问当今人是否愿意倾听历史的教训。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历史的努力比作“斗灰”,形象而有力。
- 对仗:上下句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这首诗传达了对历史的思考与对未来的期望,警示后人珍视历史教训,以免重蹈覆辙。
意象分析:
- 坑科斗灰:象征着历史的消逝和无奈。
- 祖龙:代表智慧与历史的沉重。
- 挟策:象征权谋与智慧的追求。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 “一坑科斗灰”中的“坑”意指什么? A. 坑道 B. 深渊 C. 牺牲与努力
- “今谁席肯侧”在表达什么? A. 对历史的忘却 B. 对权谋的追逐 C. 对未来的希望
答案:
- C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琵琶行》
-
诗词对比:
- 《春望》中展现了战乱带来的苦痛,与李俊民的历史反思相呼应。
- 白居易的《琵琶行》则通过音乐表达情感,与李俊民的直接叙述风格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 《金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