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寄题陈医安乐堂 其一
六尘欲要净三摩,
辛苦修行奈老何。
只得四休安乐法,
一身受用已为多。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六尘(世间的纷扰)想要净化到三摩(即三摩地,指心灵的宁静状态),但是辛苦地修行又能有什么意义呢?我只能依赖于四休(指休息、放松的法门)来达到安乐的境界,能够享受到这些法门的好处,已经算是满足了。
注释:
字词注释:
- 六尘:指色、声、香、味、触、法六种感官的尘世纷扰。
- 三摩:意指三摩地,通常用来形容一种宁静的心境。
- 辛苦修行:指修行者为求道而付出的艰辛努力。
- 四休:指佛教中四种放松的方法,帮助修行者达到心灵的安宁与快乐。
- 安乐法:指带来安乐的修行方法或教义。
- 受用:享受、使用。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三摩”与“安乐法”均源自佛教文化,反映了修行者在面对世俗纷扰时的内心挣扎与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周紫芝,宋代诗人,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清新的诗风闻名,作品常涉及道教和佛教思想。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周紫芝的晚年,反映了他对人生、修行的思考,以及对世俗纷扰的逃避与内心安宁的渴求。
诗歌鉴赏:
这首《寄题陈医安乐堂 其一》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修行与世俗之间的思考。开篇的“六尘欲要净三摩”,直接引入了主题,指出了修行者在面对世间种种诱惑时的无奈与挣扎。接下来的“辛苦修行奈老何”,体现了诗人对艰辛修行的反思,似乎在质疑这种努力是否真正能够带来内心的宁静。
而“只得四休安乐法”则是一种积极的转变,诗人意识到,虽然无法完全摆脱六尘的干扰,但可以通过放松和休息的方法寻求内心的安宁。最后一句“一身受用已为多”,表达了他对这种简单安乐状态的满足,表明了诗人对人生的豁达与对内心平静的珍惜。
整首诗流露出一种淡然的处世态度,不仅让人感受到修行的艰辛,还传递出一种简约而真实的生活哲学,提示人们在繁杂的生活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安乐之道。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六尘欲要净三摩:想要净化内心的纷扰。
- 辛苦修行奈老何:努力修行又能改变什么呢?
- 只得四休安乐法:唯有依靠休息与放松的方法。
- 一身受用已为多:享受这些简单的安乐已算足够。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六尘”与“三摩”相对,形成语义上的对比。
- 反问:通过“奈老何”引发读者思考。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探讨修行与世俗之间的关系,强调在纷扰的世界中寻找心灵的宁静,体现出一种追求简单安乐的智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六尘:象征世间的烦恼与不安。
- 三摩:象征理想的内心状态。
- 安乐法:象征修行中的平和与满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六尘指的是哪几种东西?
- A. 风、雨、雷、电
- B. 色、声、香、味、触、法
- C. 日、月、星、辰
-
“四休”在诗中指的是什么?
- A. 四种放松方法
- B. 四种修行方式
- C. 四种休息时间
-
诗人对修行的态度是:
- A. 完全放弃
- B. 坚持到底
- C. 追求简单安乐
答案:
- B
- A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终南山》
- 李白的《将进酒》
诗词对比:
周紫芝的这首诗与王维的《终南山》在主题上有相似之处,均探讨了修行与自然、内心平静的关系。但周紫芝更强调了内心的挣扎与自我调适,而王维则更多地描绘了自然的宁静与美。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
- 《周紫芝诗文集》
- 《佛教文化与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