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三君咏
狄梁公(仁杰)
作者: 高适 〔唐代〕
梁公乃贞固,
勋烈垂竹帛。
昌言太后朝,
潜运储君策。
待贤开相府,
共理登方伯。
至今青云人,
犹是门下客。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赞颂了狄梁公(即狄仁杰)的忠诚与智慧。诗中说,狄仁杰是一位坚定正直的人,他的功德和威名流传至今,犹如竹帛(古代用来记录功德的材料)。在太后统治的时期,他深藏不露,暗中为储君的发展出谋划策。待贤才于相府,共同治理国家,成为方伯(地方官)。到现在,仍有许多青云之士(有志之士)在他的门下学习、追随。
注释:
- 贞固:指忠诚坚定。
- 勋烈:功勋和卓越的业绩。
- 竹帛:古代用于记录的竹简和丝帛,象征历史和功绩的记载。
- 昌言:指在太后朝时的良好言论或政策。
- 潜运:暗中运筹。
- 储君策:为继承人出谋划策。
- 待贤:礼遇贤能之士。
- 方伯:古代对地方官的称呼。
- 青云人:志向高远的人,常指有志之士。
典故解析:
- 狄仁杰:唐代著名的政治家,以清白廉洁著称,尤其在女皇武则天时期表现突出。
- 太后朝:指武则天执政时期,历史上称为“武周”,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的时代。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高适(约704年-765年),字达夫,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擅长写豪放的诗作。他的诗歌多描写边塞风光与战争,风格豪放,情感真挚。
-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高适与狄仁杰同处于唐代的历史背景中,表现对狄仁杰的崇敬与赞美,同时也反映了当时对忠臣贤士的重视。
诗歌鉴赏:
《三君咏》是一首颂扬狄仁杰的诗,展现了他在政治上的卓越才能和高尚品德。诗的开头通过“贞固”与“勋烈”这两个词,迅速树立了狄仁杰的形象,强调了他不仅忠诚于国家,还拥有令人钦佩的功勋。接下来的几句则描述了他在太后统治时期的隐秘运作,表现出他智慧而谨慎的一面。在“待贤开相府”的描写中,揭示了他重视人才的思想,体现了他作为一位政治家的远见卓识。最后,诗的结尾“至今青云人,犹是门下客”,不仅表达了对狄仁杰的敬仰,也隐含了对后辈人才的期待和鼓励。
整首诗构思巧妙,语言简练,情感真挚,既有对历史人物的歌颂,也反映了对于贤才的重视,具有较强的激励和启发意义。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梁公乃贞固”:强调狄仁杰的忠诚与坚定。
- “勋烈垂竹帛”:他的功绩流传后世,如同竹帛所载。
- “昌言太后朝”:在武则天时期,狄仁杰积极发言。
- “潜运储君策”:暗中为未来的皇帝制定策略。
- “待贤开相府”:欢迎贤才入朝,共同治理。
- “共理登方伯”:治理之中,方伯与他共事。
- “至今青云人”:现在依然有许多有志之士。
- “犹是门下客”:他们仍在狄仁杰的门下学习。
-
修辞手法:
- 使用了对仗,增强了诗的音韵美和节奏感。
- 比喻与象征,如“竹帛”象征历史的记录与荣光。
-
主题思想:
- 赞美忠诚正直的品德,强调贤能的重要性,激励后人追求卓越与志向。
意象分析:
- 忠诚与智慧:狄仁杰作为忠诚与智慧的象征,反映了古代士人的理想。
- 历史与荣光:竹帛象征历史的记载,表明功勋的持久。
- 贤能与共治:待贤与共理反映了对于治理理念的重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狄仁杰在诗中被称为什么?
- A. 贞固的门下客
- B. 忠诚的将军
- C. 忍辱负重的士人
- D. 智慧的政治家
-
填空题:诗中提到“青云人”,指的是_____。
-
判断题:这首诗只歌颂了狄仁杰的功绩。 (对/错)
答案:
- D
- 有志之士
- 错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早发白帝城》:李白的作品,描绘了壮丽的自然与人生哲理,具有类似的豪情与追求。
诗词对比:
- 高适的《别董大》与此诗均表现了对友人的赞美与惋惜,但前者更侧重于个人情感,后者侧重于对政治家的颂扬。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高适与唐代边塞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