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威同诸公过杨七山人,得藤字》

时间: 2025-01-06 15:09:05

幕府日多暇,田家岁复登。

相知恨不早,乘兴乃无恒。

穷巷在乔木,深斋垂古藤。

边城唯有醉,此外更何能。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武威同诸公过杨七山人,得藤字
作者: 高适 〔唐代〕

幕府日多暇,田家岁复登。
相知恨不早,乘兴乃无恒。
穷巷在乔木,深斋垂古藤。
边城唯有醉,此外更何能。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幕府的日子闲暇多了,农家的稻谷年年丰收。朋友相知恨不能更早,兴致来了却又难以持久。深巷藏在高大的树木之间,古老的藤蔓垂挂在幽静的斋房里。边城的生活唯有醉酒来消愁,除此之外又能做些什么呢?

注释

  • 幕府:指朝廷或官府。
  • 田家:指农民家庭,强调田地的丰收。
  • 相知恨不早:与朋友相知而感到惋惜,恨不能早些相识。
  • 乘兴乃无恒:兴致来了却难以保持持久。
  • 穷巷:指偏僻的巷子。
  • 深斋:幽静的书房或居所。
  • 边城:边疆的城市,这里暗指生活的艰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高适(703年-765年),字达夫,号白华,唐代著名边塞诗人,生于山西,后居于长安。高适的诗以边塞诗最为知名,多描绘边疆生活的艰苦与豪情,作品风格豪放、清新。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作于高适与友人游玩期间,感受到友情的珍贵与时光的无情。在农田丰收的背景下,诗人内心却充满了对时间流逝和友情未早相识的惋惜。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闲适的生活场景开篇,描绘了诗人和友人们在幕府的悠闲时光与田园生活的安宁。前两句通过对比,展示了诗人对生活的满足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相知恨不早,展现了诗人对于友情的珍视,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对过往时光的惋惜。后两句则转向自然的描写,景象宁静而幽深,古藤的描绘则增加了诗的古朴气息。

最后一句“边城唯有醉,此外更何能”,引发读者的深思,表达了诗人在边城生活的无奈与孤独,似乎只有酒才能暂时麻醉生活的疲惫与心灵的空虚。这种情感的交织,使得整首诗在宁静中透出一丝淡淡的忧伤,充分展示了高适的诗歌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幕府日多暇:描绘了诗人在官府中闲暇的时光,暗示着生活的安逸。
  2. 田家岁复登:农田每年丰收,生活富足,形成对比。
  3. 相知恨不早:表达了对早日相识的遗憾。
  4. 乘兴乃无恒:兴致虽来,却难以持久。
  5. 穷巷在乔木:描绘幽静的环境。
  6. 深斋垂古藤:古藤的意象增添了诗的古朴与静谧。
  7. 边城唯有醉:反映边城生活的苦涩,只有醉酒才能逃避现实。
  8. 此外更何能:感叹生活的无奈。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幕府日多暇,田家岁复登”,形成鲜明的对比。
  • 比喻:将饮酒作为逃避现实的手段,隐喻生活的无奈。

主题思想:全诗通过对友情的珍惜与对生活的感慨,折射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时光流逝的惋惜,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现实之间的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幕府:象征权力与地位。
  • 田家:象征生活的宁静与富饶。
  • 古藤:象征时光的流逝与历史的沉淀。
  • 边城:象征生活的艰辛与孤独。

这些意象共同构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情感的深度,让读者感受到一种切身的共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相知恨不早”,这句的意思是?
    A. 朋友相识很久
    B. 惋惜没有早些相识
    C. 朋友太少

  2. 诗的最后一句“此外更何能”表达了什么?
    A. 还有其他选择
    B. 生活的无奈与孤独
    C. 享受生活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 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诗词对比

  • 高适与王之涣的边塞诗对比:两者均描绘边疆生活,但高适更注重友情与时光流逝的感慨,而王之涣则更侧重于壮阔的自然景观与豪情壮志。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高适年谱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