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涢川馆寄使府群公》

时间: 2025-01-04 09:06:06

涢川水竹十家馀,渔艇蓬门对岸居。

大胜尘中走鞍马,与他军府判文书。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涢川水竹十家馀,
渔艇蓬门对岸居。
大胜尘中走鞍马,
与他军府判文书。

白话文翻译:

涢川的水边有十多户人家,
渔船和简陋的竹屋在河对岸栖息。
战胜的消息在尘土飞扬的路上传来,
我却在这里与他军府交换文书。

注释:

  • 涢川:指的是一个地方名,具体位置不详,可能是指某条有水竹生长的河流。
  • 十家馀:指十多户人家。
  • 渔艇:渔船,捕捞鱼类的船只。
  • 蓬门:用蓬草搭成的门,形容居住环境简陋。
  • 大胜:指战斗中获得的重大胜利。
  • 尘中:指战场或路途上的尘土飞扬,象征战争的动荡。
  • 鞍马:战马和鞍具,象征军队的调动与奔波。
  • 判文书:指处理军事事务的文书。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特别明确的典故,但“鞍马”与“文书”之间的对比,反映了士兵与文官的两种不同生活,体现了战争与和平的交替。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涉,唐代诗人,生活在盛唐时期,擅长写山水田园诗,作品多描绘自然风光和人文情怀,具有清新脱俗的风格。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李涉寄居于涢川馆期间,可能是他在为朝廷出征军务时的感慨,表达了对战胜的欣喜及对乡村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描绘了涢川的宁静与战事的纷扰。诗的开头两句,以清新的田园风光引入,描绘了水边的渔家生活,展现出一种闲适的生活状态。诗人似乎在这种宁静的环境中,感受到了一种内心的平和与安逸。然而,后两句却转向了战争的紧迫与责任,描绘了战胜后的急迫感与文书的往来,形成鲜明的对比。这种对比不仅突显了社会的动荡,也反映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对现实的无奈。整首诗情感深邃,意象鲜明,是一幅生动的山水与社会交融的画卷,既有自然之美,又有历史的沉重。

诗词解析:

  1. 逐句解析

    • 涢川水竹十家馀:描述涢川水域有十多户人家;水竹的生长让这里显得青翠自然。
    • 渔艇蓬门对岸居:渔船与简陋的竹屋相对而居,暗示着人们的生活朴素而宁静。
    • 大胜尘中走鞍马:战胜的消息在尘土飞扬的路上传来,营造出一种战争的紧迫感。
    • 与他军府判文书:诗人身处于军务之中,与他军府进行文书上的往来,表达了责任感与使命感。
  2. 修辞手法

    • 对比:前后两句的田园生活与战事的对比,增强了情感的冲突。
    • 意象:水竹、渔艇、鞍马等意象交织,构成了诗的整体意境。
  3. 主题思想

    • 诗歌表达了对宁静田园生活的向往,以及面对战争的责任与无奈,反映了个人与社会、自然与战争之间的交织关系。

意象分析:

  • 水竹:象征清新自然,暗示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 渔艇:代表朴素的生活方式,体现平民的辛勤与生活的简单。
  • 鞍马:象征战争的紧迫与士兵的责任感,反映出社会的动荡。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涢川”指的是: A. 一种植物
    B. 一条河流
    C. 一个城市
    D. 一位历史人物

  2. “大胜尘中走鞍马”中的“尘中”是指: A. 宁静的乡村
    B. 战斗的混乱
    C. 清新的空气
    D. 古老的遗址

  3. 诗人通过对比哪些元素来表达诗歌的主题?

答案

  1. B
  2. B
  3. 田园生活与战争的责任感。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描绘自然与人文情感。
  • 杜甫《春望》:反映战争与家国情怀。

诗词对比:

  • 比较李涉与王维,两位诗人虽同为唐代,但李涉更侧重于社会责任与对比,而王维则更注重内心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李涉的作品往往反映时代的动荡,而王维则呈现出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文学史》
  • 《山水田园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