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宫址蔓生草,洞门低枕泉。
废兴人目击,何处是神仙?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废弃的宫殿,草木丛生,洞门低矮地依偎在泉水旁边。昔日的繁华与兴盛如今已成废墟,目睹这一切的人们,不禁感慨:究竟哪里才是真正的神仙境地呢?
注释:
- 宫址:指的是古代宫殿的遗址。
- 蔓生草:形容草木繁茂,长得很茂盛。
- 洞门:指山洞或隐秘之处的门,通常与仙境相关。
- 低枕泉:形容洞门靠着泉水,意境清幽。
- 废兴:指的是兴盛与衰败的对比,历史的变迁。
- 人目击:人们亲眼目睹这一切的变化。
- 神仙:指的是传说中的隐士或超凡脱俗的人。
典故解析:
“神仙”在古代文学中常常用来指代那些隐居于山林间、脱离尘世的人物。这里的“神仙”不仅是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也是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涉,唐代诗人,生平资料较少,以诗歌风格清新脱俗而著称。他的作品常常充满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李涉在某次游历商州时,看到昔日繁华的宫殿变成废墟,触发了对历史的感慨与思索。他通过对人类兴衰的观察,表达了对理想境界的向往。
诗歌鉴赏:
李涉的《商州》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一个荒凉的场景,反映了历史的无情与人类命运的变迁。首句“宫址蔓生草”直接点出主题,用“蔓生草”描绘出宫殿的荒废之态,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时间对人类建筑的侵蚀。接下来的“洞门低枕泉”,则通过“泉”字传达出一种自然与生命的存在,仿佛在对比历史的兴衰,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哀愁。
后两句“废兴人目击,何处是神仙?”则将时间的流逝与人们的观察结合,展现出对理想境界的追寻。诗人通过对废墟的描写,引发读者对“神仙”理想的思考,这里不仅是对隐士生活的向往,更是对逝去繁华的怀念。
整首诗在简洁的字句中蕴含了深刻的哲理,展现了人类历史的轮回和自然的永恒,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宫址蔓生草:描绘了遗址的荒凉,反映出时间的无情。
- 洞门低枕泉:洞门的低矮与泉水的清澈形成对比,传达出自然的宁静。
- 废兴人目击:人们目睹历史的变迁,感慨无常。
- 何处是神仙?:引发对理想生活的思考,表达了追求超脱的愿望。
-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废兴”对比古今的兴衰,增强了诗的情感。
- 象征:宫殿象征着权力的繁华,荒草象征着历史的无情。
-
主题思想: 这首诗探讨了历史的变迁与人类的追求,揭示了繁华易逝的真理,表达了对理想境界的向往。
意象分析:
- 宫址:象征权力、繁华与历史。
- 草:生命的顽强,同时也象征着荒废。
- 洞门:隐秘和理想生活的入口。
- 泉水:象征生命与自然的永恒。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宫址蔓生草”主要表达了什么? A. 繁华的景象
B. 荒凉的遗址
C. 人们的生活 -
“何处是神仙?”中“神仙”指的是? A. 有权势的人
B. 隐居于世外的人
C. 普通百姓 -
诗中使用的修辞手法主要是? A. 拟人
B. 对比
C. 排比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鹿柴》
- 孟浩然的《过故人庄》
诗词对比:
- 李涉的《商州》与王维的《鹿柴》均描绘了自然与人文的结合,但李涉更注重历史的兴衰,而王维则展现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诗人李涉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