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十九首 其三》
时间: 2025-01-04 09:33:1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鹧鸪天十九首 其三》
隔水惊鸿会远心。
轻歌缓拍觅知音。
窗前邀月情何切,
花下遗笺意自深。
听夜漏,度邻砧。
黄庭初拓背人临。
忽传家报催归急,
忍泪无辞抵万金。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远方思念的情感。诗人在水面上看到惊鸿,心中充满了遥远的思念。轻声歌唱,缓慢拍打着节拍,寻找知音。窗前邀月,情感何其深切;花下遗留的纸条,情意自有深厚。夜里听钟声滴答,邻家砧板声回荡。黄庭之上初拓,背后有人临近。突然传来家信催促归家,止不住泪水,无法用金钱来抵抗这种痛苦。
注释:
- 隔水:指隔着水面,表达距离之远。
- 惊鸿:形容飞翔的鸟,常用以比喻美丽的女子。
- 轻歌缓拍:形容诗人轻声歌唱,轻轻拍打着节拍,表现出一种柔和的情感。
- 邀月:邀请月亮,表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 黄庭:指的是道教经典《黄庭经》,这里可能暗指一种哲理或境界。
- 忍泪无辞:形容无法控制眼泪,表达出一种无奈和悲伤。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湖帆(1894年-1968年),字仲明,号湖帆,江苏人。清代著名的诗人、书法家和画家。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以自然景物和人生感悟为题材,富有哲理性和情感深度。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吴湖帆的晚年,正值社会动荡、家庭变故频繁之时,诗人通过个人的感受,展现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诗歌鉴赏:
《鹧鸪天十九首 其三》以细腻的情感和优美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诗的开篇用“隔水惊鸿”引入,既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又象征着遥远的思念。接下来的“轻歌缓拍”则展现了诗人在孤独中寻找知音的渴望,表现出一种对理解与共鸣的追求。
诗中“窗前邀月”和“花下遗笺”两句,进一步深化了情感的层次。邀请月亮,象征着对美好情感的渴求,而花下的纸条则是思念的寄托,展现出对亲情的无尽思绪。夜晚的钟声和邻家的砧板声交织在一起,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生活的琐碎,却也加深了思念的愁苦。
最后“忽传家报催归急”一语,突显了外界的催促与内心的挣扎,诗人忍泪而归,表明了对家庭的责任与牵挂。这种情感深厚而真挚,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浓郁的人情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隔水惊鸿会远心:通过“隔水”描绘距离的遥远,寓意心中的思念与牵挂,惊鸿则象征着美好与灵动。
- 轻歌缓拍觅知音:轻声歌唱,表现出诗人内心的柔情,寻求能够理解自己的人。
- 窗前邀月情何切:在窗前对月亮倾诉,表现出对情感的渴望与追求。
- 花下遗笺意自深:花下留下纸条,表明情感的深厚与难以言表。
- 听夜漏,度邻砧:夜深人静,听到时钟声和邻居的砧板声,暗示思念的孤独与生活的平淡。
- 黄庭初拓背人临:提到道教经典,寓意一种哲理境界,背后有人临近,暗示生活的变化。
- 忽传家报催归急:突如其来的家信催促归乡,表现出家庭的牵挂。
- 忍泪无辞抵万金:无法抑制眼泪,表达出对亲情的珍视与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惊鸿”比喻美好之物,增强了情感的生动性。
- 对仗:如“轻歌缓拍”,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感。
- 拟人:如“邀月”,使月亮似乎能理解人的情感,增添了诗意。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围绕着思念和情感的深度展开,表现了诗人对亲情的珍视以及对家乡的牵挂,情感真挚而动人,展示了人性的温暖。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惊鸿:象征美好与灵动,代表对远方美好的向往。
- 月亮:象征思念与牵挂,常用以寄托情感。
- 花:象征美丽与柔情,同时也代表着短暂与易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隔水惊鸿”中的“惊鸿”指的是什么?
- A. 鸟
- B. 美好
- C. 思念
- D. 远方
- 答案: A
-
下列哪一句表现了对亲情的思念?
- A. 听夜漏
- B. 忽传家报催归急
- C. 窗前邀月
- D. 花下遗笺
- 答案: B
-
诗中提到的“黄庭”指的是什么?
- A. 道教经典
- B. 一种花
- C. 诗人的名字
- D. 一种乐器
- 答案: A
参考资料:
- 相关书目:《清代诗词选》《吴湖帆诗集》《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文章推荐:《吴湖帆的艺术世界》《清代诗人的情感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