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出塞曲 其三
作者: 林鸿 〔明代〕
原文展示:
玉关秋信早,未雪授征衣。
王者应无敌,胡尘不敢飞。
三河兵气盛,五道羽书稀。
日晚笳声发,将军射猎归。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写道,玉关的秋天信使早已到来,征战的衣甲尚未被雪覆盖。国君应该是无敌的,胡人也不敢轻易入侵。三河一带的士兵气势如虹,而五道传书的羽信却显得稀少。傍晚时分,号角声响起,将军从狩猎归来。
注释:
- 玉关: 指山西的玉关,古代边防要塞。
- 秋信: 指秋天的消息或信使,暗示战争的征兆。
- 王者应无敌: 期待国君的强大与胜利。
- 胡尘: 指胡人入侵留下的尘土,象征战乱。
- 三河: 指黄河、淮河和长江,象征兵力强盛的地方。
- 羽书: 指用轻便的信件传递消息,强调书信的稀少。
- 笳声: 古代乐器,号角声,象征战斗或归来的消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林鸿,明代诗人,作品常以边塞为题材,抒发壮志与豪情。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明代,时期的军事紧张和边疆防御使得诗人关注国家安危,表达了对边防将士的关注与期盼。
诗歌鉴赏:
《出塞曲 其三》通过简洁的语言描绘出边塞的秋天,诗人通过“玉关”的早秋信使,揭示了即将到来的战斗气息和士兵们的紧迫感。诗中“王者应无敌”表达了对国家强盛的期待,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安危的深切关怀。接着“胡尘不敢飞”则展现出对敌人畏惧的情景,暗示国家的强大与威严。接下来的“兵气盛”体现了士兵们的斗志,而“羽书稀”则透露出战斗的紧张局势,传递消息的稀少意味着战事的频繁与急迫。最后一句“将军射猎归”则展现了一种生活与战斗的交织,既有战争的紧迫感,也有生活的宁静。整体结构体现了边塞的雄壮与诗人的豪情,传递出一种壮志未酬的情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玉关秋信早: 描绘秋天的到来和信使的到达,暗示边塞的战事。
- 未雪授征衣: 征衣尚未被雪覆盖,象征战斗未起。
- 王者应无敌: 对国君的期待,暗示强大的国家。
- 胡尘不敢飞: 胡人不敢入侵,反映出国家的威严。
- 三河兵气盛: 士兵的勇气与士气高涨。
- 五道羽书稀: 消息传递的稀少,显示战事紧迫。
- 日晚笳声发: 傍晚时将军归来,营造出一种生活与战斗交融的氛围。
- 将军射猎归: 将军从狩猎归来,象征胜利与安息。
-
修辞手法:
- 对仗: 诗中多处对仗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 象征: 通过“胡尘”象征外敌的威胁。
- 比喻: “羽书”作为信息的载体,隐喻信息的重要性。
-
主题思想: 诗歌表现了对国家安宁的渴望与对士兵英勇的赞美,反映了诗人对战争的思考与对生活的热爱。
意象分析:
- 玉关: 象征边防的坚固,代表抵御外敌的决心。
- 秋信: 暗示变革与不安,标志着新的战斗即将来临。
- 王者: 代表国家的希望与强大。
- 胡尘: 代表外敌的威胁与挑战。
- 兵气: 体现士兵们的斗志与勇气。
- 羽书: 代表信息与沟通,象征战争中的联系与紧迫。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玉关秋信早"中的"玉关"指的是什么地方?
- A. 山西的边防要塞
- B. 江南的名山
- C. 北京的古迹
- D. 沿海城市
-
"王者应无敌"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期待?
- A. 对敌人的怜悯
- B. 对国家强盛的期待
- C. 对和平的渴望
- D. 对战争的厌倦
-
"胡尘不敢飞"中的“胡尘”指的是什么?
- A. 胡人的入侵
- B. 战斗的尘埃
- C. 生活的琐事
- D. 自然的风沙
答案:
- A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高适《燕歌行》
诗词对比: 比较林鸿的《出塞曲 其三》和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两者均表现了边塞的壮美与战斗的气息,但林鸿更强调了战争的紧迫感,而王之涣则更多地展现了壮阔的景色与豪情。通过对比,读者可以感受到不同诗人对边塞生活的不同理解与表达。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明清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