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花慢》
时间: 2025-01-19 17:57:5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蓦青山翠敛,搅烟雾,渐氤氲。
更一片潮声,半天风色,相与纷纭。
遥巡。过山傍海,看模胡身外总浮云。
几点枝头露水,趁风滴落衣巾。
销魂。春去了无痕。花谢革如菌。
记忠魂碑下,红裙倭女,三五成群。
殷勤。向人笑语,又攀枝著意共花亲。
不道而今剩有,苍茫一个黄昏。
白话文翻译:
在青山翠色渐隐的地方,烟雾缭绕,逐渐弥漫开来。更有一片海潮声,半天的风景,交织成一幅纷繁的画面。远远地巡游,经过高山和海边,看到那浮云在身外飘动。几滴露水从枝头滴落,趁着微风,落在衣巾上。令人销魂,春天已悄然离去,花朵凋谢如同霉菌般无痕。记得在忠魂碑下,红裙的倭女们,三五成群。热情地向人们微笑,攀枝相伴,意欲与花亲密无间。没想到如今只剩下,苍茫的一个黄昏。
注释:
- 蓦(mò):突然、猛然。
- 氤氲(yīn yūn):形容雾气弥漫的样子。
- 潮声:海浪拍打岸边的声音。
- 倭女:指日本女性,这里可能指代特定的历史人物或文化背景。
- 忠魂碑:纪念忠烈的碑文。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顾随(1899-1986),近现代著名诗人、学者,代表性作品涉及古典诗词和现代文学。其作品常表现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与对自然的细腻观察。
创作背景:
《木兰花慢》创作于特定的历史和社会背景下,体现了顾随对人生、时间流逝和历史变迁的感慨。诗中结合了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与对过往情景的回忆,折射出诗人对历史的思考和对现实的感慨。
诗歌鉴赏:
《木兰花慢》是一首描绘时光流逝与自然美景的词作,展现了顾随深邃的思考与细腻的情感。开头以“蓦青山翠敛”引入,给人一种突如其来的感觉,仿佛在瞬间置身于青山绿水之间,烟雾缭绕,似梦似幻。接着,诗人通过“潮声”和“风色”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动静结合的氛围,仿佛在与大自然对话。
中间部分提到“几点枝头露水”,细腻的意象让人感受到春天的温情与生命的脆弱,随即通过“春去了无痕”转入对时间流逝的感叹,表达了对青春和美好时光的怀念。诗中提到的“红裙倭女”,不仅是对历史的追忆,也让人联想到文化的交融与碰撞。
诗的结尾以“苍茫一个黄昏”收束,给人以无尽的遐想,似乎在提醒我们珍惜当下,感悟生命的短暂与美丽。整首词在自然与人生之间游走,情感深邃而细腻,令人回味无穷。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蓦青山翠敛:突如其来,青山的翠色逐渐消散,营造出一种神秘的氛围。
- 搅烟雾,渐氤氲:烟雾被搅动,慢慢地弥漫开来,表现出自然的变幻。
- 更一片潮声:潮水的声音交织在一起,加深了对自然的细腻描绘。
- 半天风色,相与纷纭:半空中的风色变幻莫测,仿佛与自然融为一体。
- 遥巡:远远地巡游,暗示诗人对远方的向往。
- 过山傍海,看模胡身外总浮云:经过山与海,看着身外的浮云,表达游历的感受。
- 几点枝头露水:枝头的露水点滴,富有生机与活力。
- 趁风滴落衣巾:露水随风落下,寓意生活中的细微之美。
- 销魂:表达对春天的留恋与感伤。
- 春去了无痕:春天悄然离去,留下无尽的惆怅。
- 花谢革如菌:花朵凋谢如同霉菌般无声无息,表现时间的无情。
- 记忠魂碑下:追忆往昔的忠魂碑,历史的痕迹令人沉思。
- 红裙倭女,三五成群:描绘日本女性的身影,反映历史文化的交融。
- 向人笑语:她们向人们微笑,生动而亲切。
- 又攀枝著意共花亲:她们与花亲密无间,似乎在传递一种生命的美好。
- 不道而今剩有:不知如今只剩下什么,感慨时间的流逝。
- 苍茫一个黄昏:最后以黄昏结束,意象深远,令人沉思。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天的离去比作无痕的凋谢,暗示生命的脆弱。
- 拟人:露水的滴落赋予了生命的情感,增强了画面的生动感。
- 对仗:如“红裙倭女,三五成群”,体现了古典诗词的对仗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与对历史的回忆,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对青春的怀念以及对生命脆弱的思考,展现了一种深沉而细腻的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青山:象征自然和生命,代表着美好的回忆。
- 露水:象征生命的脆弱与短暂,体现出春天的生机。
- 黄昏: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终结,给人以思考的深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红裙倭女”指的是? A. 中国女性
B. 日本女性
C. 韩国女性
D. 越南女性 -
“春去了无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喜悦
B. 愤怒
C. 伤感
D. 无所谓 -
诗中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来描绘露水? A. 拟人
B. 排比
C. 对仗
D. 夸张
答案:
- B
- C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枫桥夜泊》张继
- 《静夜思》李白
- 《春望》杜甫
诗词对比:
- 顾随的《木兰花慢》与李白的《静夜思》,两者均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但顾随更侧重于自然与人事的联结,而李白则更强调个人的孤独与思乡情怀。
参考资料:
- 《近现代诗词选》
- 《顾随文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