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圣制丰年多庆九日示怀》
时间: 2025-01-19 15:58:1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奉和圣制丰年多庆九日示怀
——权德舆 〔唐代〕
寒露应秋杪,清光澄曙空。
泽均行苇厚,年庆华黍丰。
声明畅八表,宴喜陶九功。
文丽日月合,乐和天地同。
圣言在推诚,臣职惟匪躬。
琐细何以报,翾飞淳化中。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秋末寒露时节的美丽景象,清晨的光辉照耀着天空,水泽平坦,芦苇繁茂,丰收的年景让人欢庆。诗中表达了对国家繁荣和人们幸福的赞美,盛大的宴会中充满了欢乐,文采和谐美好,乐声与天地共鸣。诗人强调了忠诚和诚实的重要性,感叹自己微薄的回报与对国家的期望。
注释
- 寒露:二十四节气之一,表示气温开始下降,露水增多。
- 秋杪:秋季的末尾。
- 清光:清亮的光辉。
- 泽均:水泽平坦。
- 华黍:丰收的黍米。
- 八表:指四方和八方,喻指全国。
- 陶九功:陶冶万民的功德。
- 圣言:帝王的教诲。
- 匪躬:不是自己的事情,表示不自私。
- 琐细:微薄的回报。
- 翾飞:飞翔的样子,象征自由与高远。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权德舆(约708—784年),字子奭,号玉山,唐代诗人,晚唐时期重要的诗人之一。他的诗风清新脱俗,擅长咏物抒怀,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和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庆祝丰年与九日重阳节之际,面对国家繁荣、人民安乐的景象,诗人借此表达对皇帝的忠诚及对社会和谐的期盼。
诗歌鉴赏
这首诗在形式上采用了对仗工整的句式,语言清新而富有节奏感,表现了诗人对丰年喜庆的赞美。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与社会和谐,权德舆表达了对国家安定、人民幸福的深切期望。诗中多处使用意象,如“寒露”、“清光”、“华黍”等,渗透着浓厚的秋意,营造出一种丰收的喜悦氛围。同时,诗人在最后两句中提出了自己对国家的忠诚,表达了对圣明之治的向往,反映了诗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对时代的思考。整体来看,这首诗不仅具有自然美,也蕴含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和社会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寒露应秋杪:寒露时节,正是秋季即将结束,表现出季节的交替。
- 清光澄曙空:早晨的光辉清澈,照亮空中,象征希望。
- 泽均行苇厚:水泽平坦,芦苇繁茂,描绘出丰盈的自然景象。
- 年庆华黍丰:丰收的年景,让人欢庆,表现出丰年带来的喜悦。
- 声明畅八表:国泰民安,声音传遍四方,象征着盛世的和谐。
- 宴喜陶九功:盛宴中欢乐的气氛,彰显出国家的繁荣和对人民的恩惠。
- 文丽日月合:文采与日月交相辉映,体现了文化的繁荣。
- 乐和天地同:乐声与天地共鸣,表达出人与自然的和谐。
- 圣言在推诚:皇帝的教诲强调诚信,表现出良好的治国理念。
- 臣职惟匪躬:作为臣子只为国家尽忠,体现出忠诚的品德。
- 琐细何以报:微薄的回报如何能表达心意,表现出对国家的感激。
- 翾飞淳化中:飞翔在淳化的氛围中,象征着理想的追求和高远的志向。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清光澄曙空”与“文丽日月合”形成鲜明对比。
- 比喻:诗中将丰年比作盛宴,表现出丰收的喜悦。
- 拟人:将乐声与天地相联系,体现出和谐的气氛。
主题思想
整体来看,这首诗的主题围绕着国家的繁荣与人民的幸福,表达了诗人对社会和谐的向往和忠诚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寒露:象征秋天的结束,暗示生命的轮回与自然的变化。
- 清光:代表希望的光辉,传达出未来的美好。
- 华黍:象征丰收与富饶,体现出人们对生活的期盼。
- 乐和:象征人与自然的和谐,表达出理想的社会状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寒露应秋杪"中的“秋杪”指什么? A. 秋天的开始
B. 秋天的结束
C. 秋天的中间
D. 秋天的高峰 -
诗中提到的“华黍”象征什么? A. 贫穷
B. 丰收
C. 战争
D. 幸福 -
本诗主要表达了什么主题? A. 对战争的反思
B. 对国家繁荣的赞美
C. 对个人情感的抒发
D. 对未来的恐惧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
- 《菊花》——陶渊明
诗词对比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与《奉和圣制丰年多庆九日示怀》相似之处在于,都涉及到九月九日的重阳节。王维的作品更多强调对兄弟的思念,而权德舆的诗则集中在国家的繁荣与社会的和谐,体现了不同的情感基调和社会关怀。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诗鉴赏辞典》
- 《唐诗选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