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水晶帘卷一灯昏,寂对河山叩国魂。只是银莺羞不语,恐防重惹旧啼痕。
白话文翻译:
水晶帘子轻轻卷起,一盏灯昏暗地照着,我静静地对着河山,呼唤着国家的灵魂。只是那银色的莺鸟羞涩地不说话,恐怕再次触动旧时的伤痕。
注释:
- 水晶帘:形容帘子透明如水晶,这里可能象征着清澈或高贵。
- 一灯昏:指灯光昏暗,营造出一种孤寂的氛围。
- 寂对河山:静静地面对着自然景观,这里可能暗指对国家的忧虑或思念。
- 叩国魂:呼唤国家的精神或灵魂,表达对国家的深情。
- 银莺:可能是指一种美丽的鸟,这里用作比喻,可能象征着某种美好的事物或情感。
- 羞不语:羞涩地不说话,可能是因为害怕或不愿回忆过去的痛苦。
- 恐防重惹旧啼痕:担心再次引起旧时的伤痛,表达了对过去痛苦的回避和恐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曼殊(1884-1918),近代著名诗人、翻译家,其诗风清新脱俗,多表达个人情感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这首诗可能创作于作者对国家前途感到忧虑的时期,通过细腻的意象表达了对国家的深情和对过去痛苦的回避。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一个寂静的夜晚,作者面对着河山,心中涌起对国家的忧虑和对过去的回忆,通过诗句表达了对国家的深情和对过去痛苦的回避。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表达了作者对国家的深情和对过去痛苦的回避。诗中的“水晶帘卷一灯昏”营造了一种孤寂而清冷的氛围,而“寂对河山叩国魂”则表达了作者对国家的忧虑和呼唤。后两句“只是银莺羞不语,恐防重惹旧啼痕”则通过比喻和拟人手法,表达了作者对过去痛苦的回避和恐惧。整首诗情感深沉,意象丰富,展现了作者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水晶帘卷一灯昏”:通过“水晶帘”和“一灯昏”的意象,营造了一种孤寂而清冷的氛围,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孤独和忧虑。
- “寂对河山叩国魂”:“寂对”表达了作者的孤独和沉思,“河山”象征着国家,“叩国魂”则表达了作者对国家的深情和呼唤。
- “只是银莺羞不语”:通过“银莺”的比喻,表达了作者对某种美好事物或情感的向往,而“羞不语”则表达了作者对过去的回避和恐惧。
- “恐防重惹旧啼痕”:通过“恐防”和“旧啼痕”的意象,表达了作者对过去痛苦的回避和恐惧,以及对未来的忧虑。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水晶帘”和“银莺”的比喻,增强了诗句的形象性和感染力。
- 拟人:通过“银莺羞不语”的拟人手法,赋予了“银莺”以人的情感,增强了诗句的情感表达。
- 对仗:通过“寂对河山”和“恐防重惹”的对仗,增强了诗句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作者对国家的深情和对过去痛苦的回避。通过细腻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作者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 水晶帘:象征着清澈或高贵,营造了一种孤寂而清冷的氛围。
- 一灯昏:象征着孤独和忧虑,营造了一种孤寂的氛围。
- 河山:象征着国家,表达了作者对国家的深情。
- 银莺:象征着某种美好的事物或情感,表达了作者对过去的回避和恐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水晶帘”象征着什么? A. 清澈或高贵 B. 孤独和忧虑 C. 国家的深情 D. 过去的痛苦
-
诗中的“银莺羞不语”表达了什么? A. 对国家的深情 B. 对过去的回避和恐惧 C. 对未来的忧虑 D. 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
诗中的“叩国魂”表达了什么? A. 对国家的深情 B. 对过去的回避和恐惧 C. 对未来的忧虑 D. 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答案: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曼殊的其他诗作,如《蝶恋花·春景》等,可以进一步了解其诗风和情感表达。
- 其他近代诗人的作品,如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等,可以对比不同诗人的风格和主题。
诗词对比:
- 苏曼殊的《海上 三》与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对比,可以发现两者都对国家命运表达了深切的关切,但苏曼殊的诗更注重个人情感的表达,而梁启超的文章则更注重社会和政治的分析。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苏曼殊诗集》:收录了苏曼殊的众多诗作,可以深入了解其诗风和创作背景。
- 《中国近代诗歌研究》:对近代诗歌的发展和特点进行了深入分析,有助于理解苏曼殊诗歌的历史背景和艺术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