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丘员外二首》
时间: 2025-01-04 11:28:2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赠丘员外二首
作者:韦应物
高词弃浮靡,贞行表乡闾。
未真南宫拜,聊偃东山居。
大藩本多事,日与文章疏。
每一睹之子,高咏遂起予。
宵昼方连燕,烦吝亦顿祛。
格言雅诲阙,善谑矜数馀。
久跼思游旷,穷惨遇阳舒。
虎丘惬登眺,吴门怅踌躇。
方此恋携手,岂云还旧墟。
告诸吴子弟,文学为何如。
迹与孤云远,心将野鹤俱。
那同石氏子,每到府门趋。
白话文翻译
赠丘员外二首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丘员外的赞美以及自身的情感与思考。
高雅的词句我已抛弃,正直的品行在乡里得以彰显。
我未曾真心向南宫拜访,只是暂时寄居于东山之中。
大藩地区本有许多事务,我每天都在与文章疏离。
每当看到你,我便高声吟诵,情不自禁。
白天和夜晚的燕子相连,烦恼与吝啬也随之消散。
格言和雅言缺失,幽默却又显得矜持。
长久以来我被困于思考,穷苦却又迎来阳光的舒适。
在虎丘上我惬意地登高望远,在吴门却感到无奈和彷徨。
此刻我渴望与你携手,难道还能回到旧日的故乡?
告诉吴地的子弟,文学究竟有何价值?
我的行踪与孤云遥远,内心却与野鹤相伴。
难道与石家的儿子相比,每次到府门前都是趋附的姿态?
注释
- 高词弃浮靡:高雅的词句抛弃了浮华的风格。
- 贞行表乡闾:正直的品行在乡里得以彰显。
- 南宫拜:指的是对南宫的尊敬,南宫是古代高官的住处。
- 偃东山居:暂时寄居于东山,隐居的意思。
- 大藩本多事:大藩地带事务繁杂。
- 每一睹之子:每次见到丘员外的孩子。
- 虎丘:地名,风景名胜。
- 吴门:指吴地,今江苏一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韦应物(737年-792年),字子云,唐代诗人,生于长安,后居于湖南。他以五言诗和古诗闻名,风格清新,常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韦应物在东山隐居时期,反映了他对文学的思考及对友人的情感,表达了对繁华尘世的厌倦和对自然隐居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韦应物的《赠丘员外二首》通过清丽的语言和深邃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赞美以及对文学与生活的思考。诗中抛弃浮华的高词,强调正直的品行,体现了作者对道德与声誉的重视。韦应物以“南宫拜”与“东山居”对比,表达了自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中的“每一睹之子,高咏遂起予”展现了他与丘员外之间的深厚友谊,正是这种友情激发了他的诗情,促使他高声吟诵。
而后,诗人通过描绘日夜的燕子与烦恼的消散,表达了人们在自然中获得的宁静与自由。最后,诗人以“迹与孤云远,心将野鹤俱”抒发了自己的志向与追求,意在强调精神的自由与个体的独立,虽然行踪与世俗疏离,却心有追求与理想。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第一联表达了对高雅品德的追求与对世俗的抛弃。
第二联中提到的东山,代表隐逸生活的理想。
第三联提及的“文章疏”,反映了他对文人生活的无奈。
第四联则通过朋友的出现,激发了他的诗情。
中间部分通过对燕子的描写,象征着烦恼的消散,反映出一种生活的闲适与自在。
最后两联则通过对友人和自我心态的反思,表达了对文学的追求和对生活的思考。 -
修辞手法
诗中运用了比喻,如“迹与孤云远”,比喻人生的孤独和对自由的向往。此外,诗中也有对仗工整的特点,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友人的赞美,同时也反映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的批判,强调了个人品德与独立思想的重要性。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
- 燕子:象征自由与无忧无虑的生活。
- 东山:隐逸与自然的象征。
- 虎丘:代表美好风景与人生的闲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韦应物的《赠丘员外二首》主要表达了什么主题? A. 对友人的赞美
B. 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C. 对繁华尘世的厌倦
D. 以上皆是 -
诗中“未真南宫拜”指的是什么? A. 诗人对权贵的尊敬
B. 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C. 诗人对朋友的敬重
D. 诗人对文学的追求
答案
- D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表达对自然生活的向往。
- 李白《庐山谣》:对山水的赞美与对自由的追求。
诗词对比
将韦应物的作品与王维的《山居秋暝》进行对比,两者都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但韦应物更强调道德与友谊,而王维则更多表现出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写和内心的宁静。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韦应物诗集》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