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郊园闻蝉,寄诸弟》
作者: 韦应物 〔唐代〕
去岁郊园别,闻蝉在兰省。
今岁卧南谯,蝉鸣归路永。
夕响依山谷,馀悲散秋景。
缄书报此时,此心方耿耿。
白话文翻译:
去年在郊园分手时,听见蝉鸣在兰省。
今年我卧病在南谯,蝉声唤起归家的路漫长。
傍晚的蝉声在山谷间回响,残留的悲伤散落在秋天的景色中。
我封好信件告诉你们这一刻,我的心中正充满着惦念。
注释:
- 郊园:指郊外的园林,通常是游玩的地方。
- 兰省:可能指的是兰州一带,古时多以地名作为诗的意象。
- 南谯:南谯是地名,韦应物当时的居所。
- 夕响:傍晚时分的声音,指蝉鸣声。
- 耿耿:形容心中思念或忧虑的样子,常用于表达深切的情感。
典故解析:
该诗并无明显的典故,但其中的蝉鸣象征着夏季的结束与思乡之情,与古代诗歌中常用的蝉声意象相呼应,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与人事变化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韦应物(737年—792年),字子云,唐代诗人,以山水田园诗知名。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现实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诗人身处南谯,因病卧床之际,回忆去年与弟弟们在郊外游玩的情景,寄情于蝉鸣与秋景,流露出对故人的思念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郊园闻蝉,寄诸弟》是一首抒情诗,通过蝉鸣这一自然音景,表达作者对故人的思念和对生活的感悟。诗中“去岁郊园别”一句,回忆了与弟弟们在郊外的团聚,随即“闻蝉在兰省”则引入了蝉鸣的意象,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季节的更替。
蝉声的响起不仅唤起了作者对往昔的追忆,也暗示着他对归路的渴望与无奈。尤其是“夕响依山谷,馀悲散秋景”,在夕阳西下的时分,蝉鸣声与秋景交织,形成一种凄凉的氛围,表达了内心的惆怅与孤独。
最后一句“缄书报此时,此心方耿耿”,则是表达了作者对弟弟们的深切思念,情感真挚,字里行间流露出浓浓的亲情与对生活的哲思。整首诗情景交融,意蕴深远,既有对过去的怀念,又有对现实的感悟,展现了韦应物作为唐代诗人的独特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去岁郊园别:回忆去年在郊外与弟弟们分别的情景,暗示与亲人之间的情感联系。
- 闻蝉在兰省:提到蝉鸣,营造出一种夏季气息,蝉声成为情感的寄托。
- 今岁卧南谯:转折,诗人现今病卧于南谯,处境的变化引发思考。
- 蝉鸣归路永:蝉声唤起对归家的思念,强调归路的漫长与孤独感。
- 夕响依山谷:傍晚的蝉声在山谷中回荡,增强了孤独的感受。
- 馀悲散秋景:秋天的景色与内心的悲伤交织,形成对比,增添了情感的厚度。
- 缄书报此时:诗人希望通过书信传递此时的感受,表明对亲人的思念。
- 此心方耿耿:表达自己内心的惦念,情感真挚而深沉。
修辞手法:
- 比喻:蝉鸣象征着时光的流逝和对故人的思念。
- 拟人:蝉声仿佛具有引发思绪的能力。
- 对仗:如“夕响依山谷,馀悲散秋景”,增强了诗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亲人的思念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透过自然的声音与景象,展现出深沉的情感与哲理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蝉: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短暂,常与夏季相联系。
- 秋景:暗示着季节的变迁与生命的无常,寓意深远。
- 山谷:自然的景象,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蝉鸣”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欢乐
- B. 思念
- C. 忧愁
-
“夕响依山谷”中的“夕响”指的是什么?
- A. 风声
- B. 蝉鸣
- C. 鸟叫
-
诗人通过什么方式表达对弟弟们的思念?
- A. 书信
- B. 画画
- C. 唱歌
答案:
- B. 思念
- B. 蝉鸣
- A. 书信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李白的《静夜思》
诗词对比:
- 韦应物 vs. 杜甫: 虽然两位诗人都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但韦应物更侧重于自然音景的描绘,而杜甫则突出对时局的忧虑。通过对比可以看出两位诗人在情感表达和主题选择上的不同侧重点。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韦应物诗文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