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从弟郢东归
——孟郊 〔唐代〕
尔去东南夜,我无西北梦。
谁言贫别易,贫别愁更重。
晓色夺明月,征人逐群动。
秋风楚涛高,旅榜将谁共。
白话文翻译:
你要在东南的夜晚离去,我却在西北的梦中无法入睡。
谁说贫穷的分别容易,贫穷的分别带来的愁苦更重。
晨光夺去了明月的光辉,旅人们在追逐着群山的动影。
秋风吹起楚地的波涛,旅途的船只将与谁为伴呢?
注释:
- 尔:你。
- 去:离开。
- 东南夜:指向东南方向的夜晚。
- 无:没有。
- 西北梦:在西北的梦境。
- 谁言:谁说。
- 贫别:贫穷的分别。
- 晓色:晨光。
- 夺:夺取。
- 明月:明亮的月亮。
- 征人:指旅行的人。
- 逐:追逐。
- 群动:群山的动影。
- 秋风:秋天的风。
- 楚涛:楚地的波涛。
- 旅榜:旅途的船只。
- 将谁共:将与谁为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孟郊(751年-814年),字东野,号敬之,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风以感情真挚、语言简练而著称,尤其善于抒发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他的作品常常表现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社会的关注。
创作背景:
《送从弟郢东归》这首诗写于孟郊的从弟前往东南的旅途之际,诗中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和离别的愁苦。此时,孟郊可能正处于生活困境中,内心的愁苦与对亲人的依依不舍交织在一起。
诗歌鉴赏:
《送从弟郢东归》是一首饱含离愁别绪的诗作,透过细腻的情感描绘,让人感受到作者对亲人的深切关怀与不舍。开篇以“尔去东南夜”点明了离别的情境,诗人用“我无西北梦”表达了因离别而无法入睡的痛苦,展现出一种孤独与无助的心境。接着,诗人反问“谁言贫别易”,揭示了贫穷带来的离别愁苦更为沉重的现实,反映出对于社会状况的深刻思考。
接下来,诗中“晓色夺明月”用形象的比喻描绘了晨光的来临,似乎在暗示着新的一天的开始,但对于旅人的追逐与孤独感却是无法掩盖的。最后的“秋风楚涛高,旅榜将谁共”更是将离别的愁苦推向高潮,秋风的萧瑟与波涛的奔涌形成强烈的对比,寓意着旅途的艰辛与孤独,令人感慨。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既有个人的情感抒发,又反映出社会的现实,展现了孟郊深厚的诗歌功力与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尔去东南夜:你在夜间前往东南,表明离别的时刻。
- 我无西北梦:我却在西北无法入梦,表达了因离别而难以入眠的心情。
- 谁言贫别易:谁说贫穷的分别容易呢,反问的方式强化了离别的痛苦。
- 贫别愁更重:贫穷的离别带来的愁苦更加沉重。
- 晓色夺明月:晨光逐渐取代了明亮的月光,暗示着夜的结束与新的开始。
- 征人逐群动:旅行者在追逐着群山与动影,表现出旅途的动态与不安。
- 秋风楚涛高:秋风带起高昂的波涛,营造出一种壮阔的景象。
- 旅榜将谁共:旅行的船只将与谁为伴,体现出对旅途孤独感的深刻思考。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晓色夺明月”,将晨光与明月的变化进行比喻,展现出时间的流逝。
- 反问:如“谁言贫别易”,通过反问强调离别的艰辛。
- 对仗:如“尔去东南夜,我无西北梦”,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离别的描绘,探讨了贫穷与孤独的关系,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与对生活的无奈,体现了深厚的人文关怀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东南夜:象征着离别的旅途与希望。
- 西北梦:代表了无法实现的愿望与思念。
- 贫别:反映了生活的艰辛与情感的深重。
- 晓色:象征着新的开始与希望,但又蕴含着离别的无奈。
- 秋风:传达出季节的变迁与心境的变化。
- 楚涛:象征着壮阔与孤独,展现了旅途的艰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尔去东南夜”指的是: A. 诗人要离开
B. 从弟要离开
C. 诗人梦见东南
D. 诗人去东南 -
“谁言贫别易”表达的意思是: A. 贫穷使离别更容易
B. 离别不容易
C. 贫穷让人快乐
D. 离别毫无感情 -
诗中“秋风楚涛高”描绘的景象是什么? A. 温暖的春天
B. 壮阔的秋天景象
C. 冷酷的冬天
D. 炎热的夏天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送友人》
诗词对比:
- 孟郊《送从弟郢东归》与杜甫《月夜忆舍弟》:两首诗都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与离别之苦,但孟郊的诗更为直接和鲜明,而杜甫则通过夜色与月光渲染出一种更为忧伤的氛围。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诗人孟郊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