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殷尧藩赠罢泾源记室》

时间: 2025-01-06 15:34:43

劳君辍雅话,听说事疆场。

提笔从征虏,飞书始伏羌。

河流辞马岭,节卧听龙骧。

孤负平生剑,空怜射斗光。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答殷尧藩赠罢泾源记室》
作者:沈亚之 〔唐代〕

劳君辍雅话,听说事疆场。
提笔从征虏,飞书始伏羌。
河流辞马岭,节卧听龙骧。
孤负平生剑,空怜射斗光。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劳烦您停止那高雅的谈话,听说您要去边疆作战。
我提笔为您写下征战的情形,寄信给您开始对抗伏羌。
听说河流告别了马岭,我在这里静卧,聆听龙骧的声音。
我辜负了平生所持的剑,空自怜惜那射向星斗的光芒。

注释

字词注释

  • 劳君:劳烦您。
  • 辍:停止。
  • 雅话:高雅的谈话。
  • 征虏:征讨敌人。
  • 飞书:迅速寄出的信件。
  • 伏羌:古代边疆部落,指敌人。
  • 河流辞马岭:河流向马岭告别,象征离别。
  • 节卧:安静地躺卧。
  • 龙骧:龙的昂扬姿态,象征英雄气概。
  • 孤负:辜负。
  • 平生剑:一生所追求的理想或抱负。
  • 射斗光:射向星斗的光芒,象征理想与追求。

典故解析

  • 伏羌:古代羌族的一支,常与中原王朝对抗,代表边疆的敌人。
  • 龙骧:常用来形容勇猛的士兵或将领,传达一种豪情和气魄。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沈亚之,唐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作品多关注边疆和战争,风格豪放,常表现出对理想的追求与对现实的无奈。

创作背景
该诗写于战争时期,诗人通过对话的方式,表达了对朋友的关心和对征战的沉重感受,反映出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局势。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话的形式,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及对战乱的忧虑。开头几句“劳君辍雅话,听说事疆场”直接点明了诗人的关心,体现出他对友人身处战场的忧虑和不安。接着,诗人提笔为友人写下征战的消息,表现出他对国家大事的关注与参与感。

“河流辞马岭,节卧听龙骧”则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尽管身处和平的环境,心中却难以忘怀战场的呼唤。最后两句“孤负平生剑,空怜射斗光”则是诗人对自己一生理想的反思与惋惜,象征着他对理想与现实落差的深刻感慨。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既有对友人的关怀,也有对国家和个人理想的深思,展现了深厚的爱国情怀和对人生的哲学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劳君辍雅话:劝朋友停止高雅的谈话,转向更为严肃的事情。
  • 听说事疆场:提到边疆的战事,引发对战争的思考。
  • 提笔从征虏:表达了诗人想要参与战斗的心情。
  • 飞书始伏羌:迅速寄信,开始对抗敌人。
  • 河流辞马岭:象征离别与变化,暗示战争带来的动荡。
  • 节卧听龙骧:静静地在此听闻战争的消息,表现出对战事的关注。
  • 孤负平生剑:感受到自己理想与现实的落差,表达出对未能参与的惋惜。
  • 空怜射斗光:感叹理想的无奈,暗示对未来的迷茫。

修辞手法
诗中多使用了对仗、排比等修辞手法,使得诗句更具韵律感和表现力。比如“河流辞马岭”与“节卧听龙骧”,形成鲜明的对比,增强了诗歌的立体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战乱、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展开,表现出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展现了对国家的关心和对个人理想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理想、抱负与勇气。
  • 龙骧:象征英雄气概和无畏的精神。
  • 河流:象征时间的流逝与变化,反映出人生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敌人是谁?
    A. 伏羌
    B. 藏族
    C. 苗族

  2. “孤负平生剑”中的“剑”象征什么?
    A. 武器
    B. 理想与抱负
    C. 财富

  3. 诗人对友人的态度是?
    A. 不在乎
    B. 关心
    C. 轻视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同样表达了对国家的关心与壮志未酬的情感。
  • 杜甫《春望》:反映了战乱带来的忧虑与对国事的关心。

诗词对比
沈亚之的《答殷尧藩赠罢泾源记室》与杜甫的《春望》均以战争为背景,表达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沈亚之关注的是个人与友人的情感,而杜甫则更强调国家的沧桑与个人的悲伤,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辞典》
  • 《唐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