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
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
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
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孤独的云彩与归来的鸟儿在天空中漂浮,时间仿佛在千里之外流逝。我不禁思索,自己为何停留在此,离家已久未曾归还。微弱的阳光透过高大的树木,远处的山峦在秋日的阳光下显得愈加绚烂。面对水面,我不敢照镜子,生怕会惊扰到曾经的容颜。
注释:
- 孤云:孤单的云,形象地表现出孤独感。
- 归鸟:回巢的鸟,象征着归属和团圆。
- 片时间:短暂的时间,表达了时光流逝之快。
- 念我何留滞:感慨自己为何还停留在此地,表现出对归家的渴望。
- 微阳:微弱的阳光,营造出一种柔和的氛围。
- 乔木:高大的树木,象征着稳重和持久。
- 远烧:远处的山在阳光下仿佛燃烧,形象生动。
- 临水不敢照:面对水面不敢照镜子,表现对过去的顾虑和害怕。
典故解析:
诗中未涉及明显的历史典故,但通过描绘孤云和归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乡之情,这在唐代的诗歌中是一种常见的主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马戴,字子实,唐代人,生活在盛唐时期。他以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常常描绘自然景象,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马戴游历间,借助自然景象表达内心的孤独与对故乡的思念,反映了唐代文人对人生和自然的思考。
诗歌鉴赏:
《落日怅望》是一首抒情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以及诗人内心的感受,展现了离家久远的思乡之情。开篇以“孤云与归鸟”引入,孤云象征着诗人的孤独,而归鸟则代表着归属与团圆,形成鲜明对比。接着,诗人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千里片时间的描写让人感受到时光的无情与飞逝。接下来的“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更是直白地流露出对故乡的思念与对自身处境的无奈。微阳下,乔木与秋山的描绘让整个画面更加生动,微弱的阳光透过高大的树木,映射出秋天的宁静与美好。然而,临水不敢照的句子却又带来了诗人的顾虑与不安,生怕水中的倒影会惊扰到自己曾经的容颜,这一意象深刻地揭示了诗人内心对时间流逝和容颜渐老的恐惧。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在自然中寻求内心安宁的渴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孤云与归鸟:描绘自然,表现诗人孤独与思念。
- 千里片时间:时间飞逝,增加了诗人的惆怅。
- 念我何留滞:直抒胸臆,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 辞家久未还:体现离家的时间之久,渗透出孤独感。
- 微阳下乔木:描绘秋日的景象,营造宁静氛围。
- 远烧入秋山:远山映衬,增强画面的层次感。
- 临水不敢照:表达诗人的自我怀疑与对过去的恐惧。
- 恐惊平昔颜:对过往的惦念与对变化的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孤云与归鸟的对比,展现孤独与归属。
- 拟人:远处的山仿佛在燃烧,赋予自然以情感。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保持对称,增加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自我容颜变化的无奈,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孤独与归属的对立。
意象分析:
- 孤云:象征孤独与漂泊。
- 归鸟:代表归属与团圆。
- 秋山:象征时光的流逝与人生的变化。
- 水面:隐喻自我反思与内心的顾虑。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孤云与归鸟”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孤独与归属
B. 喜悦与团圆
C. 忧伤与失落
D. 自信与骄傲 -
“念我何留滞”中“留滞”指的是什么?
A. 停留不前
B. 向前进
C. 旅行
D. 归家 -
诗中“临水不敢照”体现了诗人的什么心理?
A. 对未来的期待
B. 对过去的怀念与不安
C. 对他人的羡慕
D. 对生活的满足
答案:
- A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静夜思》:同样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
- 王维的《鹿柴》:描绘自然景色,并表达内心的宁静。
诗词对比:
- 马戴《落日怅望》与王维《山居秋暝》:
- 两者均描绘自然景色,展现诗人内心情感。
- 马戴侧重于孤独与思乡,王维则更多表露宁静与安然。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词选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