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减字木兰花
荒云走骥,且放孤欢筝勿坠。
烟树埋村,一抹斜阳似故人。
渚拖残雪,半勺湖波倾冻月。
自坐霜阶,塔影嶙峋裁夜来。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荒凉的云彩像奔走的骏马,放下心中的孤独,欢快地弹奏筝曲,别让它坠落。烟雾缭绕的树林掩映着村庄,斜阳微微照射,仿佛是老朋友回来了。水边拖着残留的雪,湖面上轻轻晃动的水波映照着冰冷的月亮。我坐在霜冷的台阶上,塔影耸立,像是在裁剪夜晚的景象。
注释:
字词注释
- 荒云:形容凄凉的云彩。
- 走骥:奔走的骏马,喻指时光或事物的流逝。
- 孤欢筝:孤独中弹奏的筝曲。
- 烟树:被雾气笼罩的树。
- 埋村:掩映村庄。
- 斜阳:夕阳,象征着温暖与怀旧。
- 似故人:仿佛是老朋友,表达对过往的怀念。
- 渚:水边的沙洲。
- 半勺湖波:形容湖面波光粼粼的景象。
- 倾冻月:映照着寒冷的月光。
- 霜阶:覆盖着霜的台阶。
- 塔影:塔的影子。
- 嶙峋:形容塔影的高耸与险峻。
- 裁夜来:如同裁剪夜晚的景象。
典故解析
该诗并未直接引用特定的古代典故,但通过自然景物与情感的结合,流露出对往昔的思念和对孤独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汪洋,生于当代,是一位注重传统与现代结合的诗人。他的作品通常融合了细腻的情感与丰富的自然意象,展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现代社会,诗人可能受到了都市生活的压迫与自然景观的启发,表达了对宁静与简单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减字木兰花》是一首通过自然景物表达内心情感的诗作。诗中以“荒云走骥”开篇,描绘出一种奔流不息的时间感,暗示着人生的无常与孤独。接着“且放孤欢筝勿坠”,既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也流露出一种无奈,仿佛在呼唤对欢乐的坚守。
“烟树埋村”的描绘让人感受到一种朦胧的温暖,斜阳如同老朋友般的回归,增添了对往昔的深切怀念。此处,诗人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与内心感受相结合,构建出一种情感的共鸣。
接下来的“渚拖残雪,半勺湖波倾冻月”,展现出静谧的冬日景象,残雪与湖波映衬出一种清冷而又宁静的氛围。最后一句“自坐霜阶,塔影嶙峋裁夜来”则将全诗推向高潮,霜冷的阶梯与高耸的塔影交织出一种孤寂的美感,仿佛在深夜中静静等待着什么。
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细腻,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与人生的独特理解,充满了哲思与诗意。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荒云走骥”——荒凉的云彩像骏马一般奔走,寓意时间的流逝与无常。
- “且放孤欢筝勿坠”——放下孤独,尽情弹奏筝曲,表达对生活乐趣的追求。
- “烟树埋村”——烟雾缭绕的树木掩映着村庄,营造出一种隐秘的氛围。
- “一抹斜阳似故人”——夕阳的余辉如同老朋友一般,唤起对往昔的思念。
- “渚拖残雪”——水边的沙洲上残留着雪,象征着时间的痕迹与自然的变化。
- “半勺湖波倾冻月”——湖面微波荡漾,映照出寒冷的月光,营造出静谧的意境。
- “自坐霜阶”——我独自坐在霜冷的台阶上,表达了一种孤独的状态。
- “塔影嶙峋裁夜来”——高塔的影子参差不齐,似乎在剪裁夜晚的景象,象征着对时光的掌控与思索。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荒云”比作“走骥”,增强了时间流逝的感受。
- 拟人:斜阳被比作“故人”,赋予了自然以情感。
- 对仗:如“烟树埋村”和“渚拖残雪”,使诗句更加工整、和谐。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于孤独与自然的思考,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流露出对过往时光的怀念与对生命短暂的感慨,折射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荒云:象征孤独与无常。
- 斜阳:代表温暖与怀旧。
- 残雪:象征时间的流逝与自然的变化。
- 霜阶:象征冷清与孤寂。
- 塔影:象征高耸与思索。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荒云走骥”中的“走骥”比喻了什么?
A. 时间的流逝
B. 美好事物
C. 自然景色 -
“烟树埋村”中的“埋”字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忧伤
B. 隐秘
C. 欢快 -
诗中提到的“半勺湖波”主要是为了描绘什么?
A. 夕阳
B. 湖面的宁静
C. 残雪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比较汪洋的《减字木兰花》和李清照的《如梦令》,两者都表达了对时光的思考与情感的细腻,但汪洋更倾向于自然意象的描绘,而李清照则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抒发。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现代诗歌鉴赏》
- 《古典诗词选读》
- 《汪洋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