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送高员外赴淄青使幕
作者: 韩翃 〔唐代〕
原文展示:
远水流春色,回风送落晖。
人趋双节近,马递百花归。
山驿尝官酒,关城度客衣。
从来赤管笔,提向幕中稀。
白话文翻译:
远处的水流映着春天的色彩,微风轻拂着落日的余晖。人们纷纷朝着双节的方向走去,马车不断送来盛开的花朵。山间驿站尝过了官方的美酒,关城的客人换上了新衣。从来用红管写字的人,提笔的机会在幕中是稀少的。
注释:
字词注释:
- 远水: 远处的河流。
- 流春色: 春天的景色流淌而过。
- 双节: 指的是节日,可能暗指农历的节日。
- 马递: 马车送来。
- 官酒: 官方的酒,指的是祭祀或宴请时的酒。
- 赤管笔: 古代用红色管笔书写的笔。
典故解析:
- “赤管笔”指的是古代用来书写的重要工具,象征着文人的身份和地位,提及此物可见对文人生活的某种感叹与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韩翃(?—约820年),唐代诗人,字仲明,号清真。其诗以清新秀丽见长,常有山水田园之作,性情温和,诗风典雅。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送别高员外赴淄青的场合,表达了对友人的良好祝愿,同时也流露出对生活的感悟与思考。
诗歌鉴赏:
《送高员外赴淄青使幕》是一首典型的送别诗,诗中通过描绘春水、落晖、节日盛景以及人们的忙碌,营造出一种生机盎然的画面。开篇的“远水流春色,回风送落晖”描绘了春天的气息,给人以温暖和生机的感受。接下来的“人趋双节近,马递百花归”则描绘了繁忙的场景,暗示着人们对节日的期待和对生活的热情。最后两句则通过对官酒和赤管笔的提及,表达了对文人身份和地位的思考,隐含着对人生理想的追求。
整首诗在意象上非常丰富,通过自然景色与人事的交融,展现出一种和谐美好的生活状态。同时,诗人在祝福友人的同时,也传达了自己对生活的哲理和感悟,这使得整首诗不仅是一首送别诗,更是一种对人生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第一句描绘了远处的河流和春天的色彩,表达了春天的生机。
- 第二句通过“回风”和“落晖”,表现了夕阳西下的宁静与美好。
- 第三句提到人们因节日而聚集,马车送来百花,表现了节日的热闹。
- 第四句通过山驿的酒与关城的衣,暗示了对文人生活的反思与感慨。
- 最后一句对赤管笔的提及则引发了对文人身份的思索。
修辞手法:
- 诗中运用了对仗的手法,如“远水流春色,回风送落晖”形成了和谐的音韵。
- 比喻与意象的运用,如“马递百花归”生动形象地描绘了节日的景象。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表达对友人的祝福,同时对生活状态的感悟。诗中既有对节日欢庆的描绘,也有对人生理想的追求,展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远水: 象征自然的广阔与生命的流动。
- 春色: 代表生机与希望。
- 双节: 象征团聚与欢乐。
- 官酒: 体现了文人生活的优雅与品位。
- 赤管笔: 象征文人的身份与书写的稀有机会。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赤管笔”代表什么? A. 一种饮品
B. 一种书写工具
C. 一种乐器
答案: B -
诗歌的主要意象是什么? A. 夏日
B. 春天
C. 秋天
答案: B -
“人趋双节近”中的“趋”字意思是? A. 走
B. 跑
C. 休息
答案: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韩翃的《送高员外赴淄青使幕》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均描绘了自然景色与人事的交融,但韩翃更侧重于节日的情感与人生感悟,而王之涣则强调了壮阔的山河与人生的追求。两者在意象与情感上各有千秋,反映了不同的生活态度。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辞典》
- 《唐诗选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