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中晴月送殷四入关》

时间: 2025-01-01 16:05:54

清洛浮桥南渡头,天晶万里散华洲。

晴看石濑光无数,

晓入寒潭浸不流。

微云一点曙烟起,南陌憧憧遍行子。

欲将此意与君论,复道秦关尚千里。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清洛浮桥南渡头,
天晶万里散华洲。
晴看石濑光无数,
晓入寒潭浸不流。
微云一点曙烟起,
南陌憧憧遍行子。
欲将此意与君论,
复道秦关尚千里。

白话文翻译:

在清澈的洛水上,浮桥的南边渡口,
广袤的天空下,万里之地如华洲般辉煌。
阳光照耀下的石头和溪流,光彩夺目,
清晨的寒潭中,水流却静静不动。
微微的云朵在晨曦中升腾起烟雾,
南边的道路上,行人络绎不绝。
我想将这份情意与你分享,
却发现通往秦关的路途依然遥远千里。

注释:

  • 清洛:指清澈的洛水。
  • 浮桥:浮在水面上的桥。
  • 天晶:指晴朗的天空,晶莹剔透。
  • 华洲:形容美丽的地方。
  • 石濑:石头和小溪的结合,意指水流。
  • 寒潭:清凉的潭水。
  • 微云:指轻薄的云。
  • 曙烟:晨曦中的烟雾。
  • 憧憧:形容行人的样子,络绎不绝。
  • 秦关:指秦岭关口,象征着遥远的距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希夷,字子渊,唐代诗人,生活在盛唐时期。他的诗歌以清新秀丽、意境优美著称,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代,正值国家盛世,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送别友人,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与对未来旅途的惆怅。

诗歌鉴赏:

《洛中晴月送殷四入关》是刘希夷的一首送别诗,整首诗以清澈的洛水为背景,描绘了一个晴朗的早晨,诗人在送别友人殷四时,心中充满了对友人的依依不舍。诗的开头,清洛的浮桥和万里华洲的描写,展现了诗人的眼前美景,令人心旷神怡。接着,诗人转而描写了石濑与寒潭的静谧,表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不舍。微云和晨曦的描绘,增添了诗的层次感,仿佛在诉说着时光的流逝和离别的无奈。

最后一句“复道秦关尚千里”则是一种情感的升华,诗人虽然想与友人分享心中情感,但却意识到距离的遥远,象征着人生旅途中的离别与思念。整首诗在景与情的交融中,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对友人的深情厚谊。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清洛浮桥南渡头:描绘洛水的清澈与浮桥的南头,奠定了美丽的自然背景。
  2. 天晶万里散华洲:展现晴朗的天空和美丽的自然景观,营造出一种开阔的视觉感受。
  3. 晴看石濑光无数:描绘在阳光下,石头和溪流闪烁的光芒,传达出自然的美丽。
  4. 晓入寒潭浸不流:清晨的寒潭静谧无波,暗示着离别的沉重与不安。
  5. 微云一点曙烟起:微云与晨曦的结合,描绘出早晨的宁静与温暖。
  6. 南陌憧憧遍行子:描写南边路上的行人,表现出繁忙与生机。
  7. 欲将此意与君论:表达出诗人想与友人分享情感的愿望。
  8. 复道秦关尚千里:意识到距离的遥远,再次强调离别的无奈与伤感。

修辞手法:

  • 对比:自然景色的美丽与离别的痛苦形成鲜明对比。
  • 意象:水、桥、云等意象交织,增加了诗的层次感。
  • 比喻:将自然景象与情感相结合,深化了情感的表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怀念与离别的感伤,展现了人们在美丽自然与人生旅途中的相互依存与情感纽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洛水:象征着清澈与纯净。
  • 浮桥:代表着联系与逝去的时光。
  • 寒潭:象征着内心的宁静与思考。
  • 微云:象征着轻柔的情感与渺小的人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清洛浮桥”中的“清洛”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植物
    • B. 清澈的洛水
    • C. 某个地点
  2. “欲将此意与君论”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A. 想与友人分享情感
    • B. 渴望回家
    • C. 对友人愤怒
  3. 诗中提到的“秦关”象征着什么?

    • A. 远方的旅途
    • B. 安全的地方
    • C. 友谊的象征

答案:

  1. B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李白《送友人》

诗词对比:

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相对,刘希夷的《洛中晴月送殷四入关》更注重情感的细腻描写,而王之涣则通过壮丽的景色表达豪情壮志。两首诗在不同的视角下呈现出唐代诗歌的丰富内涵。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刘希夷生平与作品研究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