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馀杭》

时间: 2025-01-06 11:28:55

四回山一面,台殿已嵯峨。

中路见山远,上方行石多。

天晴花气漫,地煖鸟音和。

徒漱葛仙井,此生其奈何。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四回山一面,台殿已嵯峨。
中路见山远,上方行石多。
天晴花气漫,地煖鸟音和。
徒漱葛仙井,此生其奈何。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余杭的山水景色,四周的山峰环绕着,台殿高耸挺拔。沿着山路向远处望去,山峦显得更加遥远,路上多是石块。天气晴朗,花香四溢,温暖的土地上鸟鸣声声相和。我在葛仙井边洗漱,心中却感到迷惘,这一生究竟该如何度过呢?

注释:

  • 四回山一面:四周环山,构成一面,表现出山的环抱之势。
  • 台殿:指高耸的建筑,象征人类的创造。
  • 嵯峨:高耸的样子,形容台殿的壮丽。
  • 徒漱:徒然地洗漱,表示一种无奈的状态。
  • 葛仙井:传说中葛仙人所饮的井,象征陶渊明式的隐逸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祜,唐代诗人,字子真,号云溪,生于唐宪宗时期,主要活跃于中唐。他以描写自然景色和田园生活闻名,作品清新自然,富有情趣。

创作背景

《题馀杭》写于张祜游览余杭时,受其美丽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的启发。诗中流露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反映了当时社会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题馀杭》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与人生感悟的诗作。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开头两句通过对山的描写,营造出一种雄伟壮丽的氛围,展现了余杭的自然美。接下来的两句则通过对天气和鸟鸣的描写,表现出一种宁静而和谐的生活状态,仿佛让人沉浸在自然的怀抱中。

然而,在这幅美好的自然画卷中,诗人却感到了一种迷茫和无奈。最后一句“此生其奈何”将诗的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与不安。诗人在享受自然美的同时,也在思索人生的意义,这种对比增强了诗的深度和哲理性。

整首诗在描绘自然景色的同时,融入了个人情感,使得自然与人文的结合更加和谐,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感悟与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四回山一面:表现了四周山势环绕的壮观景象。
  2. 台殿已嵯峨:描述高耸的建筑,突显出人类与自然的对比。
  3. 中路见山远:在山路上可以看到遥远的山,传达出空间的广阔。
  4. 上方行石多:山路上石头很多,反映出行走的艰辛。
  5. 天晴花气漫:晴天里花香四溢,营造出美好的氛围。
  6. 地煖鸟音和:土地温暖,鸟儿的歌声和谐,象征着生机勃勃的自然。
  7. 徒漱葛仙井:徒然洗漱,表达一种无奈的状态。
  8. 此生其奈何:引发对人生的深思,感到迷茫与不安。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天晴花气漫,地煖鸟音和”,表现出和谐的自然景象。
  • 比喻:将自然景色与人生感悟相结合,增强了诗的哲理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优美的自然景色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迷茫,展现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的和谐统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高远、壮丽,代表自然的伟大。
  • 台殿:象征人类的创造与追求,反映出人文的气息。
  • 花气:代表春的生机与美好,象征着生命的活力。
  • 鸟音:象征着自然的和谐与生命的自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葛仙井”是象征什么?

    • A. 隐逸生活
    • B. 战争
    • C. 城市生活
  2.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喜悦
    • B. 迷茫
    • C. 愤怒
  3. 诗中“天晴花气漫,地煖鸟音和”表现了怎样的自然状态?

    • A. 和谐
    • B. 寒冷
    • C. 荒凉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山中问答》——王维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 《山中问答》:同样描绘自然景色,但更注重人与自然的对话。
  • 《静夜思》:虽然主题不同,但都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与对故乡的思念。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诗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