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白话文翻译:
在荆门外渡过远方的江水,来到这里游玩,
山脉随着平坦的田野延伸到尽头,江水流入荒凉的地方。
月光下,江面如同飞翔的明镜,云彩则像是构建了海上的楼阁。
我依然怜惜故乡的水,千里之外送别着行船。
注释:
- 荆门:指荆州的门,古代地名,位于长江中游,是一个重要的水路交通枢纽。
- 楚国:古代中国的一个重要的诸侯国,位于今湖北、湖南一带。
- 大荒流:意指江水流入大自然的荒野中,表达一种开阔和自由的感觉。
- 飞天镜:形容月光照耀下的江面像镜子一样明亮。
- 海楼:云彩在空中形成的楼阁,给人一种梦幻的感觉。
典故解析:
- 荆门:在古代文学中常作为送别的地点,象征离别与新的旅程。
- 楚国游:李白在诗中提到楚国,可能暗示自己与楚国文化的渊源,楚文化在诗歌中常被赋予浪漫和奔放的色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以豪放奔放的个性和浪漫的诗风著称,是“诗仙”的美誉。李白的作品往往表现出对自由和理想的追求,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李白与朋友分别之际,表现了他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旅行的向往。背景可能是李白在游历过程中,经过荆门时与友人惜别,情感真挚而深刻。
诗歌鉴赏:
《渡荆门送别》是一首充满情感的送别诗,诗中通过描绘自然景象来映衬离别的情感。开篇以“渡远荆门外”引入,展现了诗人行旅的状态,随即描述了广阔的山水景观,通过“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的描写,呈现出一种开阔而自由的意境。李白以月光下的江面比作“飞天镜”,将自然的美与离别的情感相结合,情景交融。
在情感的表达上,最后一句“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更是点出诗人对故乡的眷恋之情,尽管旅途遥远,但心中对故乡的情感始终未变,体现了李白那种对自由与故乡深切的思考与感悟。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细腻,展现了李白独特的艺术风格和高超的技艺。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渡远荆门外:表明诗人正在渡过荆门,开始一段新的旅程。
- 来从楚国游:说明诗人此行的目的地是楚国,展示出诗人游历的广泛。
- 山随平野尽:描绘自然景观,山与平野交相辉映,象征旅程的辽阔。
- 江入大荒流:江水流向无人之地,暗示自由与无垠的境界。
- 月下飞天镜:夜晚的江面如同明亮的镜子,展示出美丽的自然景象。
- 云生结海楼:云彩形如楼阁,营造出一种梦幻的氛围。
- 仍怜故乡水:尽管身处他乡,诗人对故乡的水流仍然充满怜惜。
- 万里送行舟:表达了诗人对远行者的送别之情,情感深沉。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月下飞天镜”,将江面比作明镜,增强了画面感。
- 对仗:整首诗结构工整,句与句之间相互对仗,增强了音韵的美感。
- 拟人:如“云生结海楼”,给云赋予了生命,使景象更为生动。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由旅行的向往与对故乡的深切思念,结合了自然景观的描绘与个人情感的流露,展现了李白那种洒脱的个性和对人生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荆门:象征离别之地,也代表着旅程的开始。
- 故乡水:代表着思念与归属,体现了对故乡的深情。
- 月:常常在诗中象征着思念、孤独与清冷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李白的《渡荆门送别》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故乡的思恋
B. 对旅行的厌恶
C. 对自然的无所谓
D. 对友人的愤怒 -
“月下飞天镜”中的“飞天镜”是用来比喻什么? A. 明亮的星星
B. 江面
C. 高山
D. 云彩 -
诗中提到的“故乡水”代表了诗人的什么? A. 乡愁
B. 财富
C. 权力
D. 旅行
答案:
- A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 孟浩然的《春晓》
- 杜甫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诗词对比:
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相比,两首诗都表现了壮阔的自然景观,但李白更注重于情感的流露,而王之涣则强调了自然的壮丽和人生的哲理。李白的诗更显豪放,而王之涣的则显得沉稳。两者各具特色,展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和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李白:诗与人生》
- 《古诗词鉴赏入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