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无相寺》

时间: 2025-01-01 12:13:31

头陀悬万仞,远眺望华峰。

聊借金沙水,洗开九芙蓉。

烟岚随遍览,踏屐走双龙。

明日登高去,山僧孰与从?

禅床今暂歇,枕月卧青松。

更尽闻呼鸟,恍来报晓钟。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宿无相寺
(李白)

头陀悬万仞,远眺望华峰。
聊借金沙水,洗开九芙蓉。
烟岚随遍览,踏屐走双龙。
明日登高去,山僧孰与从?
禅床今暂歇,枕月卧青松。
更尽闻呼鸟,恍来报晓钟。

白话文翻译:

在高悬的山峰上,我远远地眺望华山的美景。
暂且借用金沙江的水,洗净这九朵芙蓉花。
烟雾缭绕中,我踏着木屐游览,似乎走在双龙之上。
明天我将登高而去,不知山中的僧人谁会与我同行?
此刻我暂时躺在禅床上,枕着月光睡在青松下。
此时只听得鸟儿的啼鸣,仿佛是来报晓的钟声。

注释:

  • 头陀:指高僧或修行者。
  • 华峰:华山的高峰,象征着险峻和美丽。
  • 金沙水:指金沙江的水,象征清澈和灵动。
  • 九芙蓉:九朵芙蓉,可能暗指美丽的事物。
  • 烟岚:山间的雾气,给人一种神秘的感觉。
  • 踏屐:穿着木屐,象征轻松自在的游览。
  • 山僧:指山中的和尚,象征修行和宁静。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以豪放洒脱、个性鲜明著称,作品多涉及山水、饮酒、抒怀等题材。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李白游览无相寺时,表达了他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及对禅宗生活的向往。无相寺位于华山附近,是一个充满禅意的地方,李白在这里放松心情,体验自然与内心的和谐。

诗歌鉴赏:

《宿无相寺》展示了李白那种洒脱与自由的生活态度,以及对大自然的深刻感悟。诗中以“头陀悬万仞”开篇,描绘出高耸入云的山峰,暗示了诗人内心的追求与向往。接着,诗人借用金沙水洗涤心灵,象征着他对美好事物的渴望和对世俗烦恼的超脱。诗中的“烟岚随遍览”更是通过细腻的描写,让人感受到自然的变化与神秘,使人仿佛置身其境。

“踏屐走双龙”一句,形象地表现出李白游览的轻松与愉悦,同时也隐喻着他在高山之巅的洒脱与自由。接下来的“明日登高去,山僧孰与从?”则引发思考,表达了李白对同道之人的期盼与孤独感。在此,诗人用“禅床今暂歇,枕月卧青松”展现了他对禅意生活的向往,表达了他在自然中寻求内心安宁的心情。

最后一句“更尽闻呼鸟,恍来报晓钟”,以鸟鸣和钟声作结,回归到自然的和谐中,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悠然的氛围。整首诗情景交融,意境深远,体现了李白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头陀悬万仞:形容高僧坐在高山之巅,象征着修行的艰苦与伟大。
  2. 远眺望华峰:表达诗人对美景的向往与欣赏。
  3. 聊借金沙水:以自然的清水象征心灵的洗涤。
  4. 洗开九芙蓉:借水洗净美丽的花朵,寓意内心的纯净。
  5. 烟岚随遍览:描绘山中雾气的变化,展现自然之美。
  6. 踏屐走双龙:用木屐游览,象征着轻松自在的生活。
  7. 明日登高去,山僧孰与从?:表达对同行者的期待与孤独。
  8. 禅床今暂歇,枕月卧青松:表现出诗人的宁静与放松。
  9. 更尽闻呼鸟,恍来报晓钟:用鸟鸣和钟声结尾,回归自然的和谐。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金沙水比作心灵的洗涤,隐喻内心的纯净。
  • 拟人:烟岚似乎随着游览而变化,赋予自然以灵动。
  • 对仗:如“踏屐走双龙”,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李白对自然的热爱、对高僧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现出一种洒脱、自由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高山:象征追求与理想,寓意着人生的高峰。
  • 金沙水:象征清澈与灵动,代表心灵的洗涤。
  • 芙蓉:象征美好与纯洁,暗示内心的美丽。
  • 烟岚:代表自然的神秘与变化。
  • 鸟鸣:象征自然的生机,亦寓意内心的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李白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A. 宋代
    B. 唐代
    C. 明代

  2. “头陀悬万仞”中的“头陀”指的是: A. 高僧
    B. 山神
    C. 仙人

  3. 在诗中,李白对自然的感受是: A. 厌烦
    B. 热爱
    C. 无感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庐山谣》李白
  • 《夜泊牛津》王维

诗词对比

  1. 李白 vs. 王维:李白的《宿无相寺》与王维的《鹿柴》,两者都描绘了山水之美,但李白更注重豪放与洒脱,王维则更侧重于宁静与内敛。

  2. 主题分析:李白的诗歌常常融入个体的情感与自然的雄伟,而王维则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李白全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