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子 为陆丹林题香宋老人乡居诗卷》
时间: 2025-01-04 11:43:4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江城子 为陆丹林题香宋老人乡居诗卷
作者:龙榆生 〔近代〕
英年抗疏老疏狂。采幽芳。入诗囊。对客挥毫,醉墨看淋浪。
词翰略参坡谷意,惊倒峡,下瞿塘。人日草堂寄篇章。
语周详。意徊徨。报道兵尘,不到郑公乡。
一自飞仙归去后,谁更为,发幽光。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年轻时的洒脱与狂放。他在幽静的环境中采撷花香,将其写入诗中,面对客人时挥毫泼墨,沉醉于墨汁的洒落。
诗的风格略有李白、杜甫之意,仿佛惊动了峡谷,影响了瞿塘的美景。在人日(农历正月初七)之际,他在草堂中寄写篇章,字句清晰,意境却又迷惘。他提到战火的尘埃,却未能到达郑公的故乡。
自从飞仙回归后,又有谁能发出那幽雅的光芒呢?
注释:
- 英年:年轻时期,意指壮年。
- 抗疏:意指对世俗的反抗,表现出一种轻松洒脱的态度。
- 醉墨:沉醉于书法和诗词创作中。
- 坡谷:指李白和杜甫的诗词风格。
- 瞿塘:是指瞿塘峡,著名的风景名胜。
- 人日:农历正月初七,传统节日,象征着新生。
- 郑公乡:指郑公的故乡,象征着和平宁静的地方。
- 飞仙:指道家思想中的超脱境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龙榆生,近代诗人,生于清末,卒于民国时期,擅长诗词,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与自然风光,风格多变,兼具古典与现代。
创作背景:
作者在乡村居住,得以静心创作,借用香宋老人的诗卷作为灵感,表达对乡居生活的热爱与对世事的思考。
诗歌鉴赏:
《江城子 为陆丹林题香宋老人乡居诗卷》是一首充满情感与哲思的诗作,龙榆生通过个人的独特视角,描绘了乡居生活的宁静与美好。在诗中,作者以“英年抗疏”开篇,便展现出一种对尘世的反叛与不羁之态。这种洒脱不仅体现在诗人的创作中,更是他对生活的态度,他在自然中汲取灵感,采撷花香,象征着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诗中提到的“对客挥毫,醉墨看淋浪”,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共赏自然的情景,充满了诗意的交融与共鸣。对于李白与杜甫风格的借鉴,表明了作者对古典诗词的尊重和传承,同时也体现出他对自我风格的独立追求。
在描写人日草堂时,字句的清晰与模糊之间的对比,展现了作者内心的矛盾与思索。他虽然身处战火纷飞的时代,但依然向往那份宁静与和谐的生活,最终归结为对光明与幽静的追求。
整首诗通过意象的交织与情感的流淌,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反思和对理想境界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英年抗疏老疏狂:指在年轻时反叛世俗、放纵自己。
- 采幽芳。入诗囊:在幽静的环境中采集花香,以此入诗。
- 对客挥毫,醉墨看淋浪:与朋友共饮,尽情书写,享受墨汁的洒落。
- 词翰略参坡谷意:诗文中略带李白和杜甫的风格。
- 惊倒峡,下瞿塘:诗句之美可以影响到峡谷中的风景。
- 人日草堂寄篇章:在农历正月初七于草堂中写作。
- 报道兵尘,不到郑公乡:提到战乱的尘埃,却无法回归和平的故乡。
- 一自飞仙归去后,谁更为,发幽光:自从超脱后,谁能再发出那种优雅的光芒。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诗人的创作比作采花和饮酒,展现生活的乐趣。
- 对仗:如“醉墨看淋浪”,对称工整,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
- 夸张:如“惊倒峡”,突显诗人作品的影响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乡居生活的热爱,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世俗纷扰的反思。表现出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幽芳:象征自然的美好与宁静。
- 墨:象征文学创作与思想表达。
- 草堂:象征隐居生活与精神寄托。
- 飞仙:象征超脱与理想境界。
文化内涵与象征意义:
这些意象不仅展现了自然的美,更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追求,反映了传统文化中的隐逸思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人日是什么节日?
- A. 春节
- B. 正月初七
- C. 中秋节
- D. 清明节
-
“醉墨看淋浪”中,“醉墨”指的是:
- A. 醉酒
- B. 沉醉于书法
- C. 沉醉于花香
- D. 沉醉于自然
-
诗中提到的“郑公乡”象征什么?
- A. 战乱的地方
- B. 和平宁静的故乡
- C. 诗人的故乡
- D. 远方的理想国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杜甫《春望》
- 陶渊明《饮酒》
诗词对比:
- 李白的《月下独酌》:同样表达对自然与孤独的感悟,强调个人情感与自然的融合。
- 杜甫的《春望》:虽背景不同,但同样反映对国家与生活的思考,展现出诗人对社会现实的关注。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龙榆生诗集》
- 《诗词的美与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