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薛十二池亭(一作王建诗)》

时间: 2025-01-19 14:43:05

每日树边消一日,绕池行过又须行。

异花多是非时有,

好竹皆当要处生。

斜立小桥看岛势,远移幽石作泉声。

浮萍著岸风吹歇,水面无尘晚更清。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题薛十二池亭
作者:姚合

每日树边消一日,
绕池行过又须行。
异花多是非时有,
好竹皆当要处生。
斜立小桥看岛势,
远移幽石作泉声。
浮萍著岸风吹歇,
水面无尘晚更清。


白话文翻译:

每天在树旁消磨了一天,
环绕着池塘走过又得继续前行。
奇异的花朵常常引发是非,
好竹子却应该在适合的地方生长。
斜斜地立着的小桥可以观赏岛屿的景象,
远处的幽静石头发出泉水的声音。
浮萍在岸边停靠,风吹过后平静下来,
水面没有尘埃,傍晚时分更显清澈。


注释:

字词注释:

  • 消一日:消磨一天的时光。
  • 异花:不同寻常的花,可能指奇花异草。
  • 好竹:优质的竹子。
  • 斜立:倾斜地竖立。
  • 幽石:幽静的石头。
  • 浮萍:一种水生植物,随波漂浮。

典故解析: 本诗并未直接引用特定的历史典故,但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传达了诗人在池塘旁的思考与感悟,反映出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姚合,字子文,唐代诗人,生于陕西,曾任职于朝廷,擅长描写自然景色和抒发情感。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以闲适的生活情趣为题材。

创作背景: 该诗写于姚合闲游于薛十二池亭时,表达了他对自然的观察与思考,反映了当时社会中人们追求宁静生活的心理。


诗歌鉴赏:

姚合的《题薛十二池亭》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展现了池塘的宁静与诗人的内心感受。开篇的“每日树边消一日”,首先勾勒出一种悠闲的生活状态,树边的时光在不知不觉中流逝,暗示着对生活的惬意与反思。接下来的“异花多是非时有”,则引入了生活中的纷扰,诗人借助花的多样性,象征着生活的复杂与多变。

诗中进一步提到“好竹皆当要处生”,表现了对珍贵事物应当得到合适生存环境的思考,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敬重与哲思。接着,斜立的小桥和远移的幽石,展现出诗人对景色的细致观察,仿佛在描绘一个恬静而雅致的画面。

最后两句“浮萍著岸风吹歇,水面无尘晚更清”,则是整首诗的高潮,水面清澈如镜,浮萍停靠,暗示着内心的宁静与清明,给人以无尽的遐想。姚合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悟与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展现了他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每日树边消一日”——时间在自然中悄然流逝,表达悠闲的生活状态。
  2. “绕池行过又须行”——暗示行走的无尽与生活的持续。
  3. “异花多是非时有”——花的多样性象征生活的纷扰。
  4. “好竹皆当要处生”——珍贵的事物应有合适的环境。
  5. “斜立小桥看岛势”——描绘自然景观,体现诗人的观察力。
  6. “远移幽石作泉声”——自然的声音带来宁静的享受。
  7. “浮萍著岸风吹歇”——浮萍停靠象征宁静。
  8. “水面无尘晚更清”——清澈的水面象征内心的清明与宁静。

修辞手法:

  • 比喻:用花和竹子比喻生活的多样与珍贵。
  • 拟人:将自然景象赋予情感,如浮萍的停靠、风的吹动。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与内心的淡泊,表达了对生活本质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轮回。
  • :代表宁静的内心世界。
  • :象征生活的纷扰与多样性。
  • :代表珍贵的品质与恰当的环境。
  • 桥、石、泉:构成和谐美好的自然景象。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每日树边消一日”,意指什么?

    • A. 生活忙碌
    • B. 悠闲度日
    • C. 时间流逝
  2. “好竹皆当要处生”中的“好竹”象征什么?

    • A. 生活的美好
    • B. 适当的环境
    • C. 友情的珍贵
  3.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是:

    • A. 忧伤
    • B. 宁静
    • C. 激昂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对比姚合与王维的作品,两者均描写自然景色,但王维的诗歌更具禅意,强调心灵的升华与内心的宁静,而姚合则更注重生活的细腻观察和哲思的表达。两者在意境上互为补充,展示了唐代诗人对自然与生活的不同感悟。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代诗人姚合作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