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舟山临望》
时间: 2025-01-01 13:07:2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覆舟山临望
作者: 顾源 〔明代〕
覆舟山头霁景明,长松落落厓石平。
回峦秀岭低复昂,传闻此地为台城。
南望建章宫,佳气何郁葱。
秦淮树中流,遥与宫门通。
城中万井如棋画,杨柳烟中分紫陌。
内园兰桂浮温香,戚里池台荡朱碧。
凤皇楼阁无处寻,临春结绮作梵林。
尊前却是乐游苑,市朝更改成古今。
登临易头白,衔杯落红日。
回望北湖烟,蝉鸣树萧瑟。
秋波惨淡荷芰花,玉凫锦鸡踏浪霞。
西曹已鸣马,东署复报衙。
冥冥壶底月,寂寂城头鸦。
倚琴送尽飞鸿影,引领天边不见家。
白话文翻译
在覆舟山顶上,天气晴朗,景色明丽,长松树影摇曳,岩石显得平坦。回望周围的山峦,既有低矮的也有高耸的,听说这里曾是台城。向南望去,建章宫的气氛非常优雅葱郁,秦淮河的树木在水中轻轻摇曳,遥远的宫门似乎可以相通。城中无数的井如同棋盘一般,杨柳在烟雾中分开了通往紫陌的道路。内园中兰花与桂花散发着温馨的香气,戚里池台荡漾着朱红与碧绿。凤皇楼阁无处可寻,临春时节的绮丽如同梵林。面前的乐游苑,市井的繁华已变成了古代的模样。登高望远,白发已生,手中酒杯映着落日。回望北湖的烟雾,蝉鸣声在树间萧瑟。秋天的波光惨淡,荷花与芰花摇曳,玉凫与锦鸡踏着波浪的霞光。西边的官署已经鸣马,东边的衙门也在恢复报事。月光在壶底隐隐,城头鸦声寂静。倚琴送走飞鸿的影子,遥望天边却不见家乡的踪影。
注释
- 覆舟山:山名,形状像翻过来的船。
- 霁景:雨过天晴后的景色。
- 长松:高大的松树。
- 台城:古代都城的代称。
- 建章宫:古代宫殿,象征权力与富贵。
- 秦淮:指南京的秦淮河。
- 乐游苑:古代的一处游乐场所,代表欢乐与富裕。
- 玉凫、锦鸡:指的是美丽的鸟,象征自然之美。
- 冥冥壶底月:形容月光朦胧,隐隐约约。
- 飞鸿:指迁徙的鸿雁,象征离别。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顾源,明代诗人,以山水诗著称,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和人生感悟,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顾源生活在明代,正值社会动荡与变迁之时,他的诗作反映了对故乡和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覆舟山临望》是一首描绘自然美景和人文情怀的诗作。诗中通过对覆舟山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深切感受与思考。开篇以“霁景明”引入,给人以清新、明朗的感觉,长松与岩石的对比,展现了山的雄伟与松树的挺拔,形成一种和谐美。接着,诗人南望建章宫,透过景物展现出一种古都的繁华与历史的厚重。
诗的中段描绘了城市的生动景象,利用“万井如棋画”的比喻,生动地展现了城市的井络分布,富有生活气息。内园兰桂的香气、戚里池台的美景,突显了人文环境的优雅与恬静。而“乐游苑”的提及,则带出了一种历史的沉重感,仿佛在诉说着过往的繁华已成往事。
最后,诗人通过个人的感受,表达出对故乡的思念与人生无常的感慨。尤其是“倚琴送尽飞鸿影,引领天边不见家”一句,展现了孤独与对家乡的眷恋,情感深沉,余韵悠长。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首句“覆舟山头霁景明”开篇即描绘了山顶的清新景象,营造了一个开阔的视野。
- “长松落落厓石平”则通过“落落”表现松树的挺拔,形成对比。
- “回峦秀岭低复昂”表现了山峦的起伏,象征着人生的起伏不定。
- “传闻此地为台城”将自然与历史结合,增加了诗的厚度。
-
修辞手法:
- 比喻:“万井如棋画”形象生动,增强了视觉效果。
- 对仗:“西曹已鸣马,东署复报衙”对称工整,显现出生活的节奏感。
-
主题思想:
- 诗歌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对历史的思考以及对家乡的深切怀念,情感基调既有清新又含沉思。
意象分析
- 覆舟山:象征坚韧与雄伟。
- 建章宫:代表权力与历史的辉煌。
- 秦淮河:象征文化与人文气息。
- 乐游苑:代表欢乐与繁华的过去。
- 飞鸿:象征离别与思乡。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覆舟山头霁景明”中的“霁”字意思是?
A. 雨后晴朗
B. 暴风骤雨
C. 云雾缭绕
D. 大雪纷飞 -
“万井如棋画”中的“棋画”指的是什么?
A. 井的数量多
B. 城市布局如棋盘
C. 井水清澈
D. 井边有许多棋局
答案: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庐山谣》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顾源的《覆舟山临望》与王维的《山居秋暝》都是描绘自然景观的诗作,但顾源更侧重于人文情感与历史的交融,而王维则更倾向于内心的宁静与对自然的融入。
参考资料
- 《明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山水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