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子矶》

时间: 2025-01-19 14:46:30

沃野盘灵阜,鸿蒙巨壑吞。

浅沙披月蚌,高浪出风豚。

翠木栖晴霭,苍崖射晓暾。

吾将谢尘网,浩荡抚渔。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燕子矶
作者:顾源 〔明代〕

沃野盘灵阜,鸿蒙巨壑吞。
浅沙披月蚌,高浪出风豚。
翠木栖晴霭,苍崖射晓暾。
吾将谢尘网,浩荡抚渔舟仑。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辽阔的原野和灵秀的山丘,天地之间的壮阔景象。浅沙之地,月光照耀下的蚌壳显得格外明亮;高浪翻滚,海豚跃出水面。翠绿的树木栖息在晴朗的云霭中,苍翠的山崖在清晨的阳光下显得格外耀眼。我将告别尘世的纷扰,尽情享受悠然自得的渔舟生活。

注释

  • 沃野:肥沃的田野。
  • 盘灵阜:环绕着的灵秀的山丘。
  • 鸿蒙:指混沌未分的状态,这里用来形容大自然的壮阔。
  • 巨壑:深邃的山谷。
  • 披月蚌:月光下的蚌壳,形容景色美丽。
  • 高浪:高高的海浪。
  • 风豚:海豚,形象生动。
  • 苍崖:青翠的山崖。
  • 射晓暾:朝阳照射的景象。
  • 尘网:尘世的纷扰和烦恼。
  • 渔舟仑:渔舟漂浮的状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顾源,明代诗人,生于明代中期,性格豪放,作品多描写自然风光和人情世态。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常表达对自由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燕子矶》是顾源在某次游历燕子矶时的即兴之作,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尘世生活的厌倦。燕子矶位于长江边,风景如画,给诗人以灵感,促使他写下这首诗。

诗歌鉴赏

《燕子矶》是一首充满自然气息的山水诗,诗中通过对大自然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从“沃野盘灵阜”开始,诗人便以丰富的自然景象引入,展现出辽阔的田野与灵秀的山丘,给人以辽阔和广阔的视觉感受。接下来的“鸿蒙巨壑吞”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壮阔,仿佛天地之间的深邃与浩瀚尽在其中。

在细节描写上,诗人通过“浅沙披月蚌”与“高浪出风豚”展现了大自然的生动情景,月光照耀下的蚌壳和翻腾的海浪,无不流露出自然界的神奇与美丽。而“翠木栖晴霭,苍崖射晓暾”则用生动的意象展现了晨曦中的宁静与和谐,给人以一种清新愉悦的感觉。

最后,诗人以“吾将谢尘网,浩荡抚渔舟仑”结束,表达了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及对渔舟生活的向往,体现了诗人寻求心灵自由与宁静的愿望。这种情感在当时社会背景下尤为显著,反映了许多文人对喧嚣尘世的逃避与对自然的归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沃野盘灵阜:描绘肥沃的田野和灵秀的山丘,展现自然的丰富。
  • 鸿蒙巨壑吞:强调自然的广阔和深邃。
  • 浅沙披月蚌:细腻的描绘自然景色,月光下的蚌壳生动而美丽。
  • 高浪出风豚:展现海洋的生机与活力。
  • 翠木栖晴霭:描绘树木与晴朗天空的和谐,体现自然的宁静。
  • 苍崖射晓暾:晨光照耀下的崖壁,生动且富有诗情。
  • 吾将谢尘网:表达对尘世烦扰的厌倦。
  • 浩荡抚渔舟仑:渔舟的悠然自得,体现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鸿蒙巨壑吞”,形象地表达自然的深邃。
  • 拟人:如“翠木栖晴霭”,赋予自然以生动的情感。
  • 对仗:全诗各联之间对仗工整,形成和谐的韵律。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尘世的厌倦,表达了诗人希望逃离繁杂,追求内心宁静的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沃野:象征富饶与生机。
  • 灵阜:象征灵秀与美丽。
  • 海豚:象征自由与灵动。
  • 渔舟:象征宁静与自得。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沃野”指什么? A. 干燥的土地
    B. 肥沃的田野
    C. 荒凉的沙漠
    答案:B

  2. “吾将谢尘网”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 A. 对尘世的依恋
    B. 对尘世的厌倦
    C. 对尘世的无所谓
    答案:B

  3. 诗中描绘的海豚代表了什么? A. 墨水的流动
    B. 自由与灵动
    C. 疲惫与沉重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庐山谣》:同样描绘自然之美,表达对自由的向往。
  • 王维的《山居秋暝》:展现山水的宁静与诗意。

诗词对比

  • 《燕子矶》与杜甫的《望岳》:同为山水诗,但前者更侧重于对自由渔舟生活的向往,后者则更多表现对壮丽山川的敬仰。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顾源研究》
  • 《古诗词鉴赏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