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蝉》
时间: 2025-01-19 20:49:25意思解释
闻蝉
原文展示:
眉庵四十未闻道,偶于世事无所好。
寻常惟看东家竹,屈指十年今不到。
微躯之外无长物,寒暑一裘兼一帽。
妻孥屡叹升斗绝,不独无烟亦无灶。
身轻自笑可驾鹤,眼明岂止堪窥豹。
人情世故看烂熟,皎不如污恭胜傲。
有瑕可指未为辱,无善足称方入妙。
此意于今觉更深,静倚南风听蝉噪。
白话文翻译:
我在眉庵过了四十年,却从未听闻什么道理。偶尔对世事也无所好。
日常只是看看东家的竹子,数着十年却依旧没有到达。
身外之物极少,只有一件衣裳和一顶帽子。
我的妻儿常常叹息生活拮据,不仅没有烟火气,也没有灶台。
我身轻自笑能够驾鹤而去,眼明岂止能看到豹的影子。
对人情世故我看得透彻,洁白之人不如污浊的恭敬胜过傲慢。
即使有瑕疵可指也未必是辱骂,没有善行也不值得称赞,方才进入微妙之境。
今天的这些感悟更加深刻,静静倚着南风听蝉鸣。
注释:
- 眉庵:指诗人居住的地方,眉山的庵堂。
- 未闻道:未曾听闻或领悟到真理或道理。
- 屈指十年:用手指算,形容时间的流逝。
- 寒暑一裘兼一帽:身外之物只有一件外衣和一顶帽子,形容生活简朴。
- 妻孥:指妻子和孩子。
- 升斗绝:形容生活贫困。
- 可驾鹤:指轻松自在的态度。
- 人情世故看烂熟:指对世事人情非常了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基是明代的一位诗人,生活在社会动荡和变革的时期。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以个人的生活感悟和对社会的独立思考为主题。
创作背景:
《闻蝉》创作于杨基心境成熟的时期,诗中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以及对社会的独立见解。他在简朴的生活中找到了哲理,对人情冷暖有了更深的理解。
诗歌鉴赏:
《闻蝉》是一首反映诗人内心世界和生活态度的作品。诗中,杨基以自嘲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对世事的淡泊与无所欲求,展现了他在经历了四十年的风雨后,依然保持着对生活的平和态度。诗的开头便指出自己对道理的缺乏,表现出一种谦虚和自省的精神。
诗中对生活的描绘,特别是“微躯之外无长物”,让人感受到一种简朴的智慧。杨基的生活虽贫乏,但他并没有因此感到沮丧,反而以轻松的心态面对。后面几句中,他对人情世故的透彻理解,以及对恭敬与傲慢的看法,显示了他对人性深刻的观察和思考。
最后一句“静倚南风听蝉噪”,更是将整个诗的意境提升到一种哲理的高度,蝉鸣象征着生命的声音,也是一种传达自然的平和与安宁。整首诗通过对自身境遇的反思,展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洒脱与智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眉庵四十未闻道:表达了诗人四十年来对道理的缺乏和自我反思。
- 偶于世事无所好:表现出他对世俗事物的冷漠。
- 寻常惟看东家竹:日常生活简单,只看邻家的竹子。
- 屈指十年今不到:感叹时光荏苒,自己却依然没有成就。
- 微躯之外无长物:生活极简,身外之物不多。
- 寒暑一裘兼一帽:形容生活的简朴。
- 妻孥屡叹升斗绝:妻儿因生活困窘而叹息。
- 不独无烟亦无灶:生活的艰辛,连基本的生活条件都缺乏。
- 身轻自笑可驾鹤:指自己心态轻松自在。
- 眼明岂止堪窥豹:暗示自己对世事的洞察力。
- 人情世故看烂熟:对人情世故非常了解。
- 皎不如污恭胜傲:强调谦逊的重要性。
- 有瑕可指未为辱:即使有缺点也不算羞辱。
- 无善足称方入妙:没有善行的生活不值得称赞,反而显得平淡。
- 此意于今觉更深:感悟更加深刻。
- 静倚南风听蝉噪:在宁静中感受自然的声音。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生活比作清淡的竹子,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宁静。
- 拟人:蝉鸣被赋予了情感,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亲近。
- 对仗:如“寒暑一裘兼一帽”,形成音韵和谐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在于对个人生活的反思与对世事的看淡。诗人通过对生活境遇的描述,传达出一种超然的态度,面对世俗的纷扰,他选择了内心的宁静与自我价值的重塑。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蝉:象征生命的顽强与自然的声音。
- 竹:象征坚韧与高洁,表现诗人对简朴生活的认同。
- 南风:象征温暖与宁静,营造出一种舒适的氛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人生活的地方被称为? A. 眉庵
B. 竹林
C. 南风 -
诗中提到的生活物品是? A. 两件衣服
B. 一裘一帽
C. 一张桌子 -
诗人对世俗的态度是? A. 追求名利
B. 超然物外
C. 愤世嫉俗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饮酒》:同样表达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对世事的淡泊。
- 王维的《鹿柴》:体现自然与人心的和谐。
诗词对比:
- 《闻蝉》和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同样表现了对简单生活的追求,但杨基更强调个人内心的哲理思考,而陶渊明则倾向于直接描绘自然之美和安静的田园生活。
参考资料:
- 《明代诗歌选》
- 《古代诗词鉴赏指南》
- 《杨基生平与作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