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病起二首》

时间: 2025-01-06 12:25:16

不妨佳句太频频,还得愁中眼渐明。

好是维摩病初醒,又将口业起纷争。

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次韵病起二首

作者: 仲并 〔宋代〕

原文展示:

不妨佳句太频频,还得愁中眼渐明。
好是维摩病初醒,又将口业起纷争。

白话文翻译:

即使美好的诗句写得多么频繁,心中的愁苦却渐渐清晰。
如同维摩诘病愈初醒,口中又要引发纷争。

注释:

  • 佳句:美好的诗句。
  • 频频:频繁,形容写作多。
  • 愁中:在愁苦中。
  • 眼渐明:眼前的事物渐渐明了,指内心的领悟。
  • 维摩:维摩诘,佛教中的一位大菩萨,以智慧著称。
  • 口业:口中所说的话,指言语行为。
  • 纷争:争论、争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仲并,生平资料不详,属于宋代诗人,作品多以抒情见长,常常用典雅的语言表达内心的感受与对社会的思考。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在作者生病期间所作,传达了他在病痛中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体现了人面对苦难时的反思与自省。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生病为切入点,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首句“不妨佳句太频频”,诗人自谦,认为即使写下了许多美好的句子,却依然无法掩盖内心的愁苦。这种愁苦并不是简单的情绪,而是在经历病痛、面对生死的关头,逐渐领悟到的生命真谛。第二句的“眼渐明”,展现了一种从愁苦中走向觉悟的过程,意味着在经历痛苦后,内心的看法逐渐清晰,愁苦的本质被揭示出来。

“好是维摩病初醒”一句,通过提及佛教中的维摩诘,暗示着经过病痛的洗礼后,获得了更高的智慧和觉悟。维摩诘在佛教中是智慧与慈悲的象征,诗人借此表明,病痛并非全然负面,而是可能成为领悟人生的契机。但是,诗的最后一句“又将口业起纷争”,则揭示了在获得智慧后,人们的言语仍然可能引发争论,反映出人与人之间沟通的不易,呼应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整体来说,这首诗不仅仅是对生病经历的抒发,更是对人生命运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在病痛中所感悟到的生活哲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不妨佳句太频频:诗人虽然写了很多美好的诗句,但这并不能弥补他内心的愁苦。
  2. 还得愁中眼渐明:在愁苦中,反而让他对生活的理解逐渐清晰。
  3. 好是维摩病初醒:借用维摩诘病愈后的智慧,表明经历痛苦后可以获得新的领悟。
  4. 又将口业起纷争:虽然领悟了,但人们的言辞依然可能引发争论,暗示人与人之间的沟通障碍。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佳句”与“愁中”,“病初醒”与“口业起纷争”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典故:引用了维摩诘的典故,增强了诗句的深度和内涵。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探讨生病与智慧之间的关系,表达人在苦难中获得智慧的可能性,以及在沟通中面临的种种挑战,反映出一种对生活的辩证思考。

意象分析:

  • 佳句:象征艺术创作的美好。
  • 愁中:象征内心的痛苦与挣扎。
  • 维摩:象征智慧与觉悟。
  • 口业:象征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与争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维摩”是谁?

    • A. 一位诗人
    • B. 一位佛教菩萨
    • C. 一位文人
    • D. 一位历史人物
  2. 诗人认为,即使写了很多“佳句”,内心的感受是怎样的?

    • A. 愉快
    • B. 迷茫
    • C. 愁苦
    • D. 平静
  3. “口业起纷争”中“口业”指的是什么?

    • A. 口头禅
    • B. 言辞行为
    • C. 口腔疾病
    • D. 语言艺术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病中吟》:同样是以病痛为主题的诗作,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悟。
  • 《静夜思》:李白的作品,表达了思乡之情,展现了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诗词对比

  • 仲并的《次韵病起二首》与李白的《月下独酌》:两者都在反映内心的情感,但仲并更侧重于病痛带来的思考,而李白则展现了豪放与孤独的情感。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经与古典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