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鹃行(一作司空曙诗)》
时间: 2025-01-04 08:33:3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杜鹃行》
古时杜宇称望帝,魂作杜鹃何微细。
跳枝窜叶树木中,抢佯瞥捩雌随雄。
毛衣惨黑貌憔悴,众鸟安肯相尊崇。
隳形不敢栖华屋,短翮唯愿巢深丛。
穿皮啄朽觜欲秃,苦饥始得食一虫。
谁言养雏不自哺,此语亦足为愚蒙。
声音咽咽如有谓,号啼略与婴儿同。
口干垂血转迫促,似欲上诉于苍穹。
蜀人闻之皆起立,至今斅学效遗风,
乃知变化不可穷。岂知昔日居深宫,
嫔嫱左右如花红。
白话文翻译:
古时的杜宇鸟被称为望帝,死后化作杜鹃,变得如此微小。
它在树枝间跳跃、钻掘,掩藏在树木中,伺机而动,雌鸟跟随雄鸟。
它的羽毛惨黑,形象憔悴,其他鸟儿怎么可能尊敬它呢?
它的身形畏惧,不敢栖息在华丽的房屋中,短小的翅膀只愿在深丛中筑巢。
它用尖喙啄食腐木,快要秃了,饥饿得只能勉强找到一虫子。
谁说养雏不自哺,这话也足以让人愚昧。
它的叫声咽咽,像极了婴儿的哭声。
口渴得流血,声音急促,仿佛想向天空倾诉。
蜀地的人们听到后都站起来,至今还在学习效仿那种遗风,
才知道变化是无法穷尽的。难道不曾想过,它昔日居于深宫,
身边陪伴的妃嫔如花似锦。
注释:
字词注释:
- 杜宇:古代传说中的鸟,传说是望帝化为杜鹃。
- 望帝:与蜀地的历史传说有关,传说他因爱而死,化为杜鹃。
- 憔悴:形容憔悴、消瘦的样子。
- 隳形:形体受损,形状变坏。
- 蜀人:指四川地区的人。
典故解析:
- 杜宇与望帝:传说中,望帝因爱而死,化为杜鹃,象征着无奈与悲切。
- 蜀地文化:蜀地人对杜鹃的悲鸣有深厚的文化背景和情感寄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杜甫,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生于公元712年,卒于770年,经历了安史之乱,作品深刻反映了社会现实与人民苦难。
创作背景: 《杜鹃行》写于杜甫晚年,受时局影响,诗中表达了对杜鹃命运的同情,借古喻今,揭示了社会的变迁和个人命运的无常。
诗歌鉴赏:
《杜鹃行》通过对杜鹃悲惨命运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命运的思考和对无奈的感慨。诗中通过描述杜鹃的微小与憔悴,展现了它从高贵的望帝到如今的无助的变化,深刻揭示了身份与地位的变迁。作者通过对杜鹃的细致描写,运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使得杜鹃不仅是鸟,更是象征着那些因爱而受伤的人。诗中的杜鹃,虽有曾经的荣耀,却因悲剧而不得不接受现在的苦难,流露出一种无奈与悲哀。尤其是“似欲上诉于苍穹”的描写,更增添了作品的悲剧色彩。杜甫以此表达对现实的无奈与对命运的反思,展现了人生的无常与变化,值得读者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古时杜宇称望帝”:引入杜鹃的历史传说。
- “魂作杜鹃何微细”:反映其命运的惨淡。
- “跳枝窜叶树木中”:描绘杜鹃在树中活动的情景。
- “抢佯瞥捩雌随雄”:展现其生存的艰辛。
- “毛衣惨黑貌憔悴”:强调其外貌的凄惨。
- “众鸟安肯相尊崇”:表现其他鸟类对其的轻视。
- “隳形不敢栖华屋”:形容其不敢依靠华丽的环境。
- “短翮唯愿巢深丛”:渴望在安全之地安居。
- “穿皮啄朽觜欲秃”:描述其生存的艰难。
- “苦饥始得食一虫”:表明其生活的困窘。
- “谁言养雏不自哺”:自嘲无助的养育。
- “声音咽咽如有谓”:强调杜鹃的声音。
- “口干垂血转迫促”:渲染其痛苦的生存状态。
- “似欲上诉于苍穹”:表达其无声的呐喊。
- “蜀人闻之皆起立”:反映民众对其命运的关注。
- “至今斅学效遗风”:展现杜鹃在民间文化中的影响。
- “乃知变化不可穷”:感慨命运的无常。
- “岂知昔日居深宫”:揭示昔日的荣耀。
- “嫔嫱左右如花红”:描绘昔日的繁华景象。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杜鹃的命运与人类的命运相比较。
- 拟人:赋予杜鹃以人的情感与行为。
- 对仗:表现诗歌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杜鹃的悲惨命运,反映了人们对命运无常的感慨,表达了对曾经辉煌却如今凋零的深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杜鹃:象征着失去与悲伤。
- 望帝:象征着昔日的荣耀与尊贵。
- 树木:象征着自然与生命的庇护。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杜宇在古代被称为什么?
- A. 望帝
- B. 白帝
- C. 朱雀
- D. 青鸟
-
诗中杜鹃的羽毛是什么颜色的?
- A. 白色
- B. 黑色
- C. 红色
- D. 蓝色
-
杜鹃的叫声与什么相似?
- A. 狼嚎
- B. 婴儿哭声
- C. 风声
- D. 雷声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 李白
-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诗词对比: 对比杜甫与李白的作品,杜甫更多关注现实与人民命运,而李白则倾向于抒发个人情感与理想,反映了两位诗人不同的艺术追求和风格。
参考资料:
- 《杜甫诗集》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