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画堂春•烹茶
作者:董以宁 〔明代〕
落花风里绿烟轻。
听来细细涛声。
凭携方曲向茶铛。
蟹眼时烹。
洗处轻攒素笋,
尝时小破朱樱。
定瓷亲捧更盈盈。
仙掌初倾。
白话文翻译:
在落花飘散的春风里,轻烟袅袅。
细微的涛声在耳边轻轻响起。
我捧着茶具,向茶壶倾倒茶水。
蟹眼般的细泡在此时冒出。
清洗时轻轻聚拢的素笋,
品尝时小巧的朱樱点缀其中。
亲手捧着精致的瓷器,愈加盈盈。
初次倾倒茶水,仿佛是仙女的手掌。
注释:
- 落花:春天花瓣飘落,象征着春天的美好和短暂。
- 绿烟:指茶水蒸发出的轻烟,给人一种朦胧的感觉。
- 蟹眼:形容茶水表面的小泡沫,似蟹眼。
- 素笋:指新鲜的竹笋,清淡可口。
- 朱樱:小樱桃,色彩艳丽,增添了食物的美感。
- 定瓷:一种瓷器,通常用来盛茶,精致而美观。
- 仙掌:比喻优雅的手势,形容倾茶时的美丽动作。
典故解析:
此诗虽不直接涉及具体的历史典故,但其表现出的饮茶文化与明代文人雅士的生活息息相关。饮茶在中国文化中不仅是一种生活习惯,更是文人雅士修身养性的方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董以宁,明代女诗人,生活在文人聚集的时期,她的作品多描写生活的细腻之处,反映出女性的情感与智慧。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明代,正值茶文化盛行的时期。诗人通过烹茶的细节描写,展示了她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茶文化的深刻理解。
诗歌鉴赏:
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烹茶的场景,蕴含着浓厚的生活气息。诗的开头“落花风里绿烟轻”便营造出一种春日的悠闲氛围,花瓣随风飘落,轻烟袅绕,给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意境。接着,诗人通过“听来细细涛声”将读者的注意力引导向茶水的声响,细腻而生动,仿佛置身于一场温馨的茶事之中。
“凭携方曲向茶铛,蟹眼时烹”,这里描述了泡茶的动作,形象生动,传达出一种生活的美感。在“洗处轻攒素笋,尝时小破朱樱”中,诗人将食物与饮茶结合,展现出一种极致的生活享受,清淡的素笋与鲜艳的朱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增添了视觉与味觉的双重体验。最后一句“仙掌初倾”不仅仅是动作的描写,更是对生活态度的一种向往,展现了诗人对优雅生活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落花风里绿烟轻”:春风中,落花与轻烟交织,营造出柔和的春日氛围。
- “听来细细涛声”:耳边传来轻柔的水声,增添了宁静的气息。
- “凭携方曲向茶铛”:手持茶具,倾倒茶水,动作优雅。
- “蟹眼时烹”:描绘茶水表面泡沫,生动形象。
- “洗处轻攒素笋”:清洗竹笋,轻巧而细腻的动作。
- “尝时小破朱樱”:品尝时樱桃的鲜美,点缀其中。
- “定瓷亲捧更盈盈”:手捧精致的瓷器,愈显优雅。
- “仙掌初倾”:如仙女般轻盈的动作,表现出一种高雅的气质。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蟹眼”比喻茶泡,形象生动。
- 拟人:如“仙掌初倾”,将倾茶的动作赋予了灵动的生命。
- 对仗:诗中多处采用对仗工整的手法,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烹茶过程的描绘,表达了对生活细节的关注与珍视,体现出一种优雅的生活态度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落花:象征春天的美好与短暂。
- 绿烟:代表茶水的香气与温暖。
- 蟹眼:细腻的泡沫,象征生活的细致入微。
- 素笋与朱樱:分别象征清淡与鲜艳,展现了生活的多样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蟹眼”指的是: A. 蟹的眼睛
B. 茶水的泡沫
C. 花瓣的形状
D. 竹笋的纹理 -
诗中描写的主要活动是: A. 种花
B. 烹茶
C. 写字
D. 游玩 -
诗中使用的比喻是: A. 绿烟
B. 蟹眼
C. 仙掌
D. 以上都是
答案:
- B
- B
-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月下独酌》 李白
- 《饮酒》 陶渊明
- 《茶歌》 现代诗作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月下独酌》相比,董以宁的《画堂春•烹茶》更注重生活的细腻与优雅,而李白则强调豪放与孤独。两者都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对生活的不同理解与表现。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明代女诗人研究》
- 《茶文化与古代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