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画堂春 春景和少游原韵
作者: 陈维崧
今年愁似柳条长,春宵梦断昭阳。
杏花著雨隔篱香,瘦不成妆。
十载流连蜂蝶,半生沦落湖湘。
残红几斛扑衣裳,和泪同量。
白话文翻译
今年的愁苦像柳条一样漫长,春夜的梦在昭阳台上破碎。
雨中的杏花香气透过篱笆传来,愁苦使我显得消瘦得无法妆扮。
十年来我在蜂蝶间流连,半生却在湖湘的沦落中度过。
残红的花瓣几乎扑落在衣裳上,和泪水一同浸湿。
注释
字词注释
- 愁似柳条长:形容愁苦如柳条一样细长而纤弱,愁绪绵延不绝。
- 春宵梦断昭阳:春夜的梦在昭阳台上断裂,昭阳台是古代美丽的景点,暗示美好梦境的破灭。
- 杏花著雨:杏花在雨中绽放,增添了春天的气息和情感的细腻。
- 瘦不成妆:形容因愁苦而显得憔悴,连妆容都无法打扮。
- 十载流连:形容在美好时光中流连忘返,已过十年。
- 残红几斛:指凋零的花瓣,几斛为量词,形容数量不少。
- 和泪同量:花瓣和泪水交融,暗示悲伤的心情。
典故解析
- 昭阳:古时美丽的地方,常被用来象征美好的回忆和梦境。
- 湖湘:指湖南和湘江地区,诗人可能与此地有深厚的情感联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维崧(约1650-1711),字士元,号梅溪,清代诗人,以词名世。其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尤其是对离愁别绪的细腻描绘,语言清丽,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春天,诗人通过描绘春景抒发个人的愁苦与思念,反映出他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忆与对现实的无奈。
诗歌鉴赏
这首《画堂春 春景和少游原韵》展示了诗人对春天的感怀与内心的愁苦。开篇以“今年愁似柳条长”引入,柳条的细长象征着愁苦的漫长与无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接着提到春宵的梦破碎,昭阳台本是美好的象征,却因梦的破灭而显得无比凄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杏花在雨中绽放,隔篱而来的香气既是春天的生机,又是对过往美好的追忆,诗人在此用自然景物来寄托自己的情感。接下来的“瘦不成妆”则是对自己状态的描述,愁苦使得他不仅外表憔悴,内心也充满了无奈与苦涩。
后两句回忆往昔十载流连和半生沦落,诗人用“蜂蝶”意象传达了过往时光的美好与短暂,表达了对青春和美好生活的留恋与惋惜。而“残红几斛扑衣裳,和泪同量”更是将花的凋零与泪水结合,强化了情感的深度,给人留下了强烈的共鸣。
整首诗语言流畅,意象鲜明,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思念,成为清代词坛的一篇佳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今年愁似柳条长”:愁苦的持续感,柳条象征柔弱与无奈。
- “春宵梦断昭阳”:美梦的破灭,昭阳台象征着过往的美好。
- “杏花著雨隔篱香”:杏花的香气,传达着春天的气息与深情。
- “瘦不成妆”:愁苦使人憔悴,化妆也显得无力。
- “十载流连蜂蝶”:青春的流逝与美好时光的留恋。
- “半生沦落湖湘”:个人的遭遇与对故土的思念。
- “残红几斛扑衣裳”:凋落的花瓣,象征着流逝的美好。
- “和泪同量”:花瓣与泪水的交融,深化了悲伤的情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愁苦比作柳条,形象生动。
- 对仗:如“十载流连蜂蝶,半生沦落湖湘”,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拟人:杏花的香气如同传递情感,赋予了自然以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现实困境的感慨,情感基调深沉而哀婉,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索。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柳条:象征柔弱与愁苦的延续。
- 春宵:春夜带来的希望与梦境的破灭。
- 杏花:春天的生机与美好回忆的寄托。
- 蜂蝶:青春的流逝与过往美好时光的象征。
- 残红:凋零的花瓣,象征逝去的美好。
- 泪水:悲伤与思念的具象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柳条”主要象征什么?
A. 美好
B. 愁苦
C. 春天 -
“昭阳”在诗中代表什么?
A. 美梦的破碎
B. 现实的无奈
C. 春天的生机 -
诗人用什么意象表达对青春的怀念?
A. 残红
B. 蜂蝶
C. 柳条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同样表达对往事的追忆与思念。
- 杜甫《春望》:描绘春天的同时表达对国家的忧虑。
诗词对比
- 陈维崧与李清照的作品都强调了细腻的情感与对过往的怀念,但李清照的词多为女性视角,表现出的愁苦更具柔情,而陈维崧的诗则略显沉重,强调个人的孤独与无奈。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李清照与陈维崧的诗词比较研究》
这首诗不仅展现了个人的情感世界,也反映了清代文人的敏感与细腻,值得深入探讨与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