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歌二首(前篇一作听刘端公田家歌,后篇作耿家歌)》

时间: 2025-01-17 08:43:41

儿郎漫说转喉轻,须待情来意自生。

只是眼前丝竹和,大家声里唱新声。

十二年前边塞行,坐中无语叹歌情。

不堪昨夜先垂泪,西去阳关第一声。

意思解释

听歌二首(前篇一作听刘端公田家歌,后篇作耿家歌)

原文展示:

儿郎漫说转喉轻,须待情来意自生。
只是眼前丝竹和,大家声里唱新声。
十二年前边塞行,坐中无语叹歌情。
不堪昨夜先垂泪,西去阳关第一声。

白话文翻译:

年轻人随便地谈论歌声的轻盈,但真正的情感和意念要等到情来时自然产生。眼前的音乐和乐器声中,大家一起唱出新的旋律。十二年前我在边塞旅行,那时我默默无语,只能叹息对歌声的感慨。昨夜我已忍不住流下眼泪,听到从西去阳关传来的第一声歌唱。

注释:

  • 儿郎:年轻人,通常指年轻男子。
  • 转喉轻:比喻歌声轻巧流畅。
  • 丝竹:古代指乐器,丝代表弦乐器,竹代表管乐器。
  • 边塞行:指作者曾经在边境地区旅行的经历。
  • 阳关:古代通往西域的关口,常被用作离别的象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张祜,唐代诗人,生于公元8世纪,仕途不顺,后隐居于山水之间。他的诗歌多描绘自然风光、乡村生活,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诗人对往昔的回忆之际,可能是在某个静谧的夜晚,听到音乐而引发的情思,表达了对音乐、情感和岁月流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在《听歌二首》中,张祜巧妙地通过音乐的意象,抒发了对人生经历的思考与情感的沉淀。开篇的“儿郎漫说转喉轻”,透出一种对年轻人轻率态度的戏谑,强调了真正的情感不是轻易可以表达的,而是需要经历和时间的沉淀。在接下来的句子中,诗人描绘了音乐的氛围,不仅仅是声响的交织,更是情感的交融。诗中提到的“边塞行”则让人联想到诗人曾经历的艰难与孤独,而“坐中无语叹歌情”则展现了他对音乐深沉的感悟。最后一联“不堪昨夜先垂泪,西去阳关第一声”,更是将个人的情感与历史的意象结合起来,表达了对离别的哀伤与对往事的追忆。整首诗在音乐的背景下,渗透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对时间流逝的无奈。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儿郎漫说转喉轻:年轻人随意谈论歌声轻盈的感觉,暗示他们对音乐的肤浅理解。
    • 须待情来意自生:真正的情感需要经历后才能自然产生,强调了情感的深度。
    • 只是眼前丝竹和:眼前的音乐声中,乐器的和谐让人沉醉。
    • 大家声里唱新声:在合唱中,新的旋律不断涌现,代表着生活的变化与希望。
    • 十二年前边塞行:回忆过去的旅行,增加了诗的情感厚度。
    • 坐中无语叹歌情:在边塞的寂静中,诗人只能默默感叹歌声的情感。
    • 不堪昨夜先垂泪:回忆起昨晚的眼泪,流露出内心的脆弱与感伤。
    • 西去阳关第一声:阳关作为离别的象征,第一声歌唱让人感受到离愁。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转喉轻”,形象地表现了歌声的轻盈。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较为对称,增强了音韵美。
    • 象征:阳关象征着离别和追忆,深具文化内涵。
  • 主题思想: 诗歌探讨了情感与音乐的关系,表现了对往昔的怀念与对人生的感悟,强调了真正的情感需要时间的沉淀。

意象分析:

  • 丝竹:象征着和谐美好的音乐,代表生活中的美好瞬间。
  • 边塞:象征着离愁与孤独,反映出诗人内心的深刻体验。
  • 阳关:古代重要的关口,象征着离别与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儿郎漫说转喉轻”是什么意思? A. 描述年轻人对音乐的理解
    B. 表达对音乐的热爱
    C. 形容歌声的美妙

  2. “不堪昨夜先垂泪”中的“泪”指的是什么? A. 对音乐的感动
    B. 对往事的怀念
    C. 对离别的伤感

  3. 诗中“阳关”代表了什么? A. 旅行的目的地
    B. 离别的象征
    C. 音乐的起源

答案

  1. A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李白《将进酒》:同样表达对人生的感慨与豪情,但更多展现的是对酒的陶醉与对友人的珍惜。
  • 杜甫《月夜忆舍弟》:同样通过音乐与自然表达思念之情,情感更为沉重与深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