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白浪茫茫与海连,
平沙浩浩四无边。
暮去朝来淘不住,
遂令东海变桑田。
白话文翻译:
白色的浪涛与大海连接在一起,
广阔的沙滩一望无际。
黄昏过去,清晨到来,海浪不停地冲刷,
最终使得东海的海床变成了桑田。
注释:
- 白浪:指白色的海浪。
- 茫茫:形容无边无际的样子。
- 平沙:平坦的沙滩。
- 浩浩:形容广阔的样子。
- 淘不住:指海浪不停地冲刷。
- 桑田:指桑树生长的田地,用于比喻土地的变化。
典故解析:
“桑田”一词源于古代的传说,传说中东海的海水经过长时间的冲刷,最终变成了可以耕作的桑田,象征着自然环境的变化和人类对自然的影响。这里的“桑田”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变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风清新流畅,内容多样,擅长通过细腻的描写反映社会现实,表达个人情感。他的诗作常常关注民生,倡导社会公正。
创作背景:
《浪淘沙》的创作背景与白居易的生活经历密切相关。诗人身处唐代盛世,见证了自然和社会的变化,也感受到时间的无情。通过这首诗,他表达了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对历史变迁的深思。
诗歌鉴赏:
《浪淘沙》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象的诗作,表面上看似在描绘海浪与沙滩的景象,实则深藏着诗人对时间流逝和历史变迁的感慨。诗的开头,白浪与大海的连接,展现了自然的浩瀚和无垠;而“平沙浩浩四无边”则让人感受到一种孤寂和辽阔。接下来的“暮去朝来淘不住”,描绘了海浪日夜不停的冲刷,仿佛在强调时间的流逝是不可阻挡的。最后一句“遂令东海变桑田”则以生动的比喻,表达了自然界的变化及其深远的影响。
整首诗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律感,意象鲜明,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在情感上,诗人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传达了对生命无常和历史变迁的感慨,展现了他对时间流转的哲思。这种通过自然反映人文的手法,正是白居易诗歌的独特魅力所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白浪茫茫与海连:描绘海浪浩大,与海洋融为一体,展现出无边的景象。
- 平沙浩浩四无边:沙滩广阔,四处无尽,进一步增强了孤寂的氛围。
- 暮去朝来淘不住:海浪日夜不停地冲刷,象征着时间的无情流逝。
- 遂令东海变桑田:自然的力量使得海洋的景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暗示着历史的变迁。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海浪的冲刷比作改变土地的力量,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排比:通过“暮去朝来”强调时间的流逝,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 对仗:诗句结构工整,增强了音乐感和韵律感。
主题思想:
《浪淘沙》通过描绘海浪与沙滩的自然景象,反映了时间的无情和历史的变迁,表现了诗人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对生命无常的深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海浪: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自然的力量。
- 沙滩:象征着辽阔与孤寂,承载着历史的变迁。
- 桑田:代表着土地的变化,寓意着自然与人类的关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浪淘沙》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白居易
- C. 杜甫
- D. 王之涣
-
“遂令东海变桑田”中的“桑田”是什么意思?
- A. 指桑树生长的田地
- B. 指海洋
- C. 指沙滩
- D. 指河流
-
这首诗主要通过什么自然现象来表达主题?
- A. 山脉
- B. 海浪
- C. 风
- D. 雨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 杜甫
- 《静夜思》 - 李白
- 《月夜忆舍弟》 -杜甫
诗词对比:
- 《浪淘沙》与《登高》:两首诗都涉及到自然景象,但《登高》更多地表现了诗人对人生困境的感慨,而《浪淘沙》则强调自然与时间的流逝。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白居易研究》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