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宾客迁太子少傅分司》
时间: 2025-01-06 06:07:3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头上渐无发,耳间新有毫。
形容逐日老,官秩随年高。
优饶又加俸,闲稳仍分曹。
饮食免藜藿,居处非蓬蒿。
何言家尚贫,银榼提绿醪。
勿谓身未贵,金章照紫袍。
诚合知止足,岂宜更贪饕。
默默心自问,于国有何劳。
白话文翻译:
头顶上的头发渐渐稀少,耳边却新长出了白发。
身体日渐衰老,官职却随着年岁增长。
俸禄丰厚又增加,工作轻松分配得当。
饮食不再是粗糠野菜,居住的地方也不再是简陋的茅屋。
何必说自己家境贫寒,手中拿着银酒壶饮用美酒。
不要说自身还不够显贵,金章已照耀在紫袍之上。
确实应该懂得知足常乐,何必再贪求享乐。
默默地自问,我为国家做了什么贡献。
注释:
- 耳间新有毫:指耳边新长出的白发,象征衰老。
- 优饶:形容俸禄丰厚。
- 饮食免藜藿:指饮食不再是粗糙的食物,藜藿是指野菜。
- 银榼提绿醪:银酒壶和美酒,象征富贵生活。
- 勿谓身未贵:不要以为自己的身份不够高贵。
- 金章:指官员的封印或徽章,象征权力与荣耀。
- 知止足:懂得知足常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其诗作以通俗易懂、风格平易而著称,擅长描写社会现实与人情世故。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作者官职逐渐高升之时,反映了他对个人地位与生活状况的思考,表达了对官场浮华的警惕与对知足常乐的追求。
诗歌鉴赏:
《自宾客迁太子少傅分司》是白居易在官场经历丰富后对生活的深刻反思。诗中开篇通过对衰老现象的描写,引发读者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自身境遇的自省。随着官职的升迁,诗人感受到的是生活的改善,俸禄的增加与饮食、居住条件的改善。然而,诗人并未因此而感到满足,反而通过“何言家尚贫”一句,揭示了内心的矛盾与困惑。
全诗的情感基调在于对物质享受的警惕与对精神追求的呼唤。诗人通过“诚合知止足,岂宜更贪饕”来阐明一个深刻的哲理:过度的追求只会导致内心的空虚与矛盾。通过自问“于国有何劳”,白居易希望能激发出官员们的责任感,反思自身在国家与社会中的角色与贡献。
这首诗不仅是对个人生活的反思,更是对整个社会现象的思考,展现了白居易既有的个人情怀与社会责任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头上渐无发:头发逐渐稀少,暗示年岁渐长。
- 耳间新有毫:耳边新长出的白发,象征衰老与时间的流逝。
- 形容逐日老:自我形象的描写,反映出对老去的无奈。
- 官秩随年高:官职随年岁增加,暗示官场的晋升。
- 优饶又加俸:俸禄更为丰厚,表示物质条件的改善。
- 闲稳仍分曹:工作轻松,分工明确,说明生活的安逸。
- 饮食免藜藿:不再吃粗糙的食物,象征富裕。
- 居处非蓬蒿:居住环境优越,暗示生活的舒适。
- 何言家尚贫:反问自己家境贫寒,表明内心的不满。
- 银榼提绿醪:手中拿着银酒壶,象征享受美好生活。
- 勿谓身未贵:警示不要自谦,金章已经耀眼。
- 诚合知止足:强调知足常乐的重要性。
- 岂宜更贪饕:要警惕贪婪,暗示过度追求的危险。
- 默默心自问:内心的自省,反思自己的价值。
- 于国有何劳:质问自己对国家的贡献,展现责任感。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饮食免藜藿,居处非蓬蒿”,工整且有节奏感。
- 反问:通过反问激发读者思考,增强表达的力度。
主题思想:这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反思个人的生活与追求,强调知足常乐的重要性,并提醒人们在追求物质享受的同时,不应忽视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头发:象征衰老与时间。
- 白发:象征智慧与经历。
- 银酒壶:象征富贵与享受。
- 金章:象征权力与地位。
- 藜藿:象征简单与贫困。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优饶又加俸”意指什么?
- A. 俸禄减少
- B. 俸禄增加
- C. 生活艰难
- D. 工作繁重
-
“何言家尚贫”中的“尚”是什么意思?
- A. 认为
- B. 已经
- C. 可能
- D. 不必
-
诗人通过“默默心自问”想要表达什么?
- A. 对生活的满足
- B. 对自己贡献的反思
- C. 对官职的向往
- D. 对未来的计划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登高》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诗词对比:
- 杜甫的《登高》同样展现了对时间流逝与人生无常的思考。两首诗都表现出对个人境遇的反思,但白居易更偏向于对物质与精神的平衡,而杜甫则更为沉重,表达了对国家与社会的忧虑。
参考资料:
- 《白居易集》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诗歌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