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忆秦娥 秋夜听雨
作者: 张娴倩 〔明代〕
寒雨涩。寒风风响寒檐铁。
寒檐铁。叮叮点点,萧萧瑟瑟。
寒蛩趯趯吟寒叶。寒衾寂寂寒灯灭。
寒灯灭。嘈嘈唧唧,凄凄切切。
白话文翻译
在这个寒冷的夜晚,细雨淅淅沥沥地落下,寒风呼啸着撞击着屋檐,发出铁器般的声音。雨滴叮叮点点落下,伴随着萧瑟的风声,令人感到无比孤寂。寒秋的蟋蟀在寒冷的叶子上低吟,仿佛在诉说着它的孤独。寒被裹着我,周围寂静无声,只有寒灯已经熄灭。那盏灯灭了,唯有嘈杂的雨声回荡在耳边,凄凉的气息弥漫开来。
注释
- 寒雨涩:寒冷的雨水,声音湿涩。
- 寒风风响:寒风吹过,发出声响。
- 寒檐铁:寒冷的屋檐像铁一样坚硬,声音清脆。
- 叮叮点点:形容雨滴落下的声音,细密而清晰。
- 萧萧瑟瑟:形容风声和雨声,忧伤而凄凉。
- 寒蛩趯趯吟寒叶:寒冷的蟋蟀在寒冷的叶子上吟唱,表现了秋夜的冷清。
- 寒衾寂寂:寒冷的被子,安静而孤独。
- 寒灯灭:寒冷的灯光熄灭,象征着孤独和黑暗。
- 嘈嘈唧唧,凄凄切切:形容雨声嘈杂而哀怨,表达出孤独和无奈的情绪。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张娴倩是明代的一位女诗人,生活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社会环境中,她的作品常常表现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和对情感的深刻理解。她的诗风清丽婉约,常以细腻的描写展现内心的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一个秋夜,诗人可能正处于寂静的环境中,听着外面的雨声,感受到一种深深的孤独与思索。诗中充满了对自然的细腻描摹和对内心情感的真切表达。
诗歌鉴赏
《忆秦娥 秋夜听雨》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秋夜的孤独氛围。诗人在寒冷的夜晚,听着淅淅沥沥的雨声,内心涌动着对孤独的感触。开头的“寒雨涩”便直接传达了此时的寒冷与湿润,随之而来的寒风和檐下的雨声交织成一种凄凉的旋律,营造出一种压抑的氛围。
诗中反复出现的“寒”字,强化了季节的特点以及诗人内心的感受。随着雨声的叮当,诗人的心情似乎也随之起伏,表现出一种内心的挣扎与无奈。特别是“寒蛩趯趯吟寒叶”,让读者感受到一种生命的孤独与无助,仿佛连微小的生物也在诉说着秋夜的凄清。
诗的最后两句,灯灭后的寂静与雨声的回响,形成了一个强烈的对比,表达了深深的失落感。整首诗在细腻的描写中,传达了对时光流逝、生命孤独的思考,给人以深刻的共鸣与回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寒雨涩:开篇以寒雨引入,设置了冷清的基调。
- 寒风风响寒檐铁:描绘了寒风和雨声的交织,营造出一种冷冽的氛围。
- 叮叮点点,萧萧瑟瑟:声音的细腻描写,传达了孤独与忧伤。
- 寒蛩趯趯吟寒叶:蟋蟀的吟唱,象征着内心的孤独与感伤。
- 寒衾寂寂寒灯灭:寒被包裹的孤寂感,灯光熄灭象征着内心的黑暗。
- 嘈嘈唧唧,凄凄切切:雨声的重复,增强了情感的渲染。
修辞手法:
- 拟人:将雨声和蟋蟀的吟唱赋予情感,使得自然景象充满了生命。
- 对仗:如“叮叮点点,萧萧瑟瑟”,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
- 反复:多次使用“寒”字,强调了季节的特征和内心的感受。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秋夜雨声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索,反映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寒雨:象征着凄凉与孤独。
- 寒风:传达出一种冷漠的环境。
- 寒蛩:象征着生命的脆弱与孤独。
- 寒灯:象征着希望的灭绝与心灵的黑暗。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寒”字出现多少次?
- A. 3次
- B. 4次
- C. 5次
- D. 6次
-
判断题:诗中描绘的夜晚是温暖的。 (对/错)
-
填空题:诗中的蟋蟀在寒冷的__上吟唱。
答案:
- B. 4次
- 错
- 叶子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李清照《如梦令》:同样表现了孤独和对往事的思念,但更加细腻和婉约。
- 杜甫《月夜忆舍弟》:体现了对亲人的思念,情感更加深沉。
参考资料
- 《明代女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与分析》
- 《中国古代诗歌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