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秦娥 其二 冬感》

时间: 2025-01-17 09:36:18

残霞没。

隃糜冻黑西风突。

西风突。

怪鸱悲啸,一天霜月。

衔杯慷慨冠冲发。

古今人物都消歇。

都消歇。

阴房鬼火,战场枯骨。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忆秦娥 其二 冬感
作者: 曹尔堪 〔清代〕

残霞没。隃糜冻黑西风突。
西风突。怪鸱悲啸,一天霜月。
衔杯慷慨冠冲发。古今人物都消歇。
都消歇。阴房鬼火,战场枯骨。

白话文翻译:

残霞渐渐消失,寒冷的西风突然吹来。
西风突兀,怪鸟在悲啸,苍白的霜月高悬。
杯中酒水慷慨豪放,头戴冠冕的人都已消逝。
古今的英雄人物都消失殆尽。
他们都消失了,阴冷的房间里只有鬼火在闪烁,战场上满是枯骨。

注释:

字词注释:

  • 残霞:指日落时分的余晖。
  • 隃糜:此处指寒冷的天气。
  • :突然。
  • 怪鸱:指怪异的鸟,象征不幸和悲哀。
  • 霜月:指寒冷的冬月,象征凋零和孤寂。
  • 衔杯:指将酒杯端起,寓意豪情壮志。
  • 慷慨:豪放不羁的情怀。
  • 古今人物:古往今来的英雄人物。
  • 阴房鬼火:阴暗的房间里闪烁的鬼火,象征死亡和恐惧。
  • 战场枯骨:指战争中的尸骨,象征残酷和悲惨。

典故解析:
此诗的意象中,西风、霜月、鬼火等元素,常被用来象征凋零、悲凉和生命的无常,反映出作者对自然和历史的深刻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曹尔堪(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以其深厚的文学素养和独特的风格著称。他的作品多描写秋冬之景,具有浓厚的抒情性和哲理性。

创作背景:
《忆秦娥 其二 冬感》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和历史变迁之际。诗中通过自然景象反映出对生命、历史的感悟,表达了对往昔人物的追忆与对现实的无奈。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冬天的寒冷景象,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开头的“残霞没”使人感受到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而随后的“隃糜冻黑西风突”则突出了冬天的严酷。诗中“怪鸱悲啸”的意象,使人联想起不幸与哀伤,营造出一种孤独的情绪。接下来的“衔杯慷慨冠冲发”则展示了曾经的豪情壮志,伴随而来的“古今人物都消歇”则让人感到历史的无情和英雄的陨落。最后的“阴房鬼火,战场枯骨”,将整个诗的情感推向高潮,表现出对死亡和悲剧的深刻反思。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情感的层次,展现了诗人对生命、历史和自然的深邃思考,表达了对往昔英雄的怀念和对现实无奈的感慨,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残霞没:表示傍晚时分,阳光即将消失,象征时间的流逝。
  • 隃糜冻黑西风突:暗示严寒的西风突然吹来,给人一种压迫感。
  • 怪鸱悲啸,一天霜月:怪鸟的哀啸与冷清的霜月形成鲜明对比,突显孤独感。
  • 衔杯慷慨冠冲发:描绘出一位豪情万丈的英雄,象征历史上的荣耀。
  • 古今人物都消歇:强调历史的无情与英雄的陨落,令人感慨万千。
  • 阴房鬼火,战场枯骨:营造出死亡的恐惧,展现出战争的残酷。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阴房鬼火”与死亡相联系,增强了诗的恐怖感。
  • 拟人:将“怪鸱”描绘成悲鸣的感觉,增加了情感的渲染。
  • 对仗:全诗在节奏和意象上均有对仗,使得诗句更加整齐和谐。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冬天的景象为背景,反映出对生命短暂的思考和对历史英雄的怀念,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无奈与对逝去岁月的感慨,具有深刻的哲理意义。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残霞:象征时间流逝、生命短暂。
  • 西风:象征寒冷和孤独。
  • 怪鸱:象征不幸与悲哀。
  • 霜月:象征寒冷与凋零。
  • 鬼火:象征死亡与恐惧。
  • 枯骨:象征战争的残酷与无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怪鸱悲啸”所传达的情感是?
    A. 欢乐
    B. 悲伤
    C. 安静
    D. 兴奋

  2. 填空题:整首诗通过描绘__的场景,表达对生命的思考。

  3. 判断题:诗中提到的“古今人物”都是英雄豪杰。 (对/错)

答案:

  1. B
  2. 冬天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同样通过自然景象抒发孤独与怀念之情。
  • 杜甫《春望》:表达对历史和时局的感慨。

诗词对比:

  • 《月下独酌》与《忆秦娥 其二 冬感》:两者都运用了自然景象表达对人生的感悟,但《月下独酌》更多展现了豪情与洒脱,而《冬感》则更显悲凉与沉思。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人作品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词的艺术与情感》

此结构旨在帮助读者全面理解《忆秦娥 其二 冬感》的内容、背景及其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