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和歌辞。从军行》
时间: 2025-01-06 12:55:0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昔从李都尉,双鞬照马蹄。
擒生黑山北,杀敌黄云西。
太白沉虏地,边草复萋萋。
归来邯郸市,百尺青楼梯。
感激然诺重,平生胆力齐。
芳筵暮歌发,艳粉轻鬟低。
半醉秋风起,铁骑门前嘶。
远戍报烽火,孤城严鼓鼙。
挥鞭望尘去,少妇莫含啼。
白话文翻译
曾经跟随李都尉出征,双鞬映照着马蹄的光辉。
在黑山北方俘获敌人,在黄云西方斩敌。
太白星沉落在敌人之地,边疆的草木又恢复了生机。
归来时来到邯郸市,百尺高楼的阶梯。
感激那份诺言深重,平生的胆略与之相齐。
在芳香的筵席上晚歌悠扬,艳丽的粉黛轻轻垂下。
微醉的秋风起时,铁骑在门前嘶鸣。
远方的哨所报告烽火,孤城里鼓声严厉。
挥鞭望着尘土飞扬离去,少妇却不由得含泪。
注释
- 李都尉:指唐代名将李靖,曾任都尉,镇守边疆。
- 双鞬:指两只箭囊,古时骑兵常用。
- 黑山:指敌人驻防的地点。
- 太白:即太白星,古人认为它与战争有关。
- 邯郸市:邯郸是古代城市,代表归来的故乡。
- 百尺青楼:高耸的楼阁,象征繁华的生活。
- 芳筵:指美丽的宴席。
- 铁骑:指骑兵,代表军队的勇猛。
- 烽火:古时用来传递战争消息的信号。
- 严鼓鼙:战鼓,表示军中警戒状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戎昱,唐代诗人,擅长军事题材,作品多描绘边疆生活和将士英勇。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戎昱从军归来之际,表达了他对战争的回忆与感慨,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将士的尊重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相和歌辞·从军行》是一首充满豪情壮志的边塞诗,诗中描绘了诗人戎昱从军的经历,以及归来后的感慨与思绪。开篇即以“昔从李都尉”引入,表明了诗人的军事经历,突显了他作为士兵的身份。接着,诗人将战斗场景生动地呈现出来,“擒生黑山北,杀敌黄云西”描绘出战斗的艰辛与英勇,直观地让读者感受到战争的残酷与紧迫。
诗中“太白沉虏地,边草复萋萋”一句,展示了胜利后的宁静与边疆的复苏,形成强烈的对比,既表现出战争的胜利果实,又流露出诗人对和平生活的渴望。回到故乡邯郸,诗人通过“百尺青楼梯”暗示了繁华的生活,但内心的感慨与责任感却让他感受到了重重压力。
整首诗以“挥鞭望尘去,少妇莫含啼”结束,留下了对战士归来时情感的深刻描绘,既有对战斗的无奈与牺牲,也有对亲人的牵挂与不舍。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战争与和平、责任与情感交织在一起,使得整首诗情感真挚而深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昔从李都尉:回忆与李靖一同出征的经历,体现了对将领的尊敬。
- 双鞬照马蹄:描绘骑兵的英姿,象征着骁勇善战。
- 擒生黑山北:表现出征途中的战斗,强调了战斗的成功。
- 杀敌黄云西:进一步渲染战斗的场景,显示了战士的勇敢。
- 太白沉虏地:太白星象征着战争的结束与胜利。
- 边草复萋萋:描绘胜利后的边疆景象,寓意和平的恢复。
- 归来邯郸市:回归故乡,表现出对家乡的思念。
- 百尺青楼梯:象征繁华的都市生活。
- 感激然诺重:表达对曾经承诺的珍惜。
- 平生胆力齐:强调自己一生的勇敢与决心。
- 芳筵暮歌发:描写在宴会上欢歌的情景。
- 艳粉轻鬟低:描绘女子的妆容,增添诗的生活气息。
- 半醉秋风起:表达在秋风中微醉的情景,暗示思乡情绪。
- 铁骑门前嘶:铁骑的嘶鸣反映出将士的紧张与责任。
- 远戍报烽火:描绘边疆的警戒,战争的阴影仍然存在。
- 孤城严鼓鼙:城中的鼓声警示着战斗的严峻。
- 挥鞭望尘去:离开故乡,心中不舍。
- 少妇莫含啼:留恋与不舍,少妇的泪水流露出情感的深厚。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擒生黑山北,杀敌黄云西”,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比喻:将太白星与战争的胜负联系,形象化地表达了胜利的喜悦。
- 拟人:如“铁骑门前嘶”,使得骑兵的状态更加生动。
主题思想:整首诗反映了战争的残酷与士兵的责任感,同时也表达了对故乡与和平生活的深切向往,情感真挚,具有强烈的历史感与人文关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李都尉:代表将领,象征着军人的崇高理想。
- 双鞬:象征勇敢和战斗的准备。
- 太白:象征胜利与光明的未来。
- 邯郸市:象征故乡的繁华与温暖。
- 铁骑:象征军队的力量与责任。
- 烽火:象征战争的警报与紧迫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李都尉是谁?
- A. 李白
- B. 李靖
- C. 李白与李靖
-
诗中“百尺青楼”指的是什么?
- A. 高楼
- B. 战场
- C. 田野
-
诗的主题主要表现了什么?
- A. 战争与和平
- B. 爱情故事
- C. 自然风光
答案:
- B. 李靖
- A. 高楼
- A. 战争与和平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 高适的《燕歌行》
- 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诗词对比:
- 对比戎昱与高适的《燕歌行》,两首诗都描绘了边塞生活,但戎昱更注重战争的记忆与情感,而高适则更多地表现了离别与思乡的情感。两者在情感深度和表现方式上各具特色,体现了不同的历史背景和个人经历。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代边塞诗研究》